[实用新型]一种编织型左心室减容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05960.2 | 申请日: | 2016-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0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曾凡艳;王广卉;杨永森;陈娟;张芳芳;吴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61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织 左心室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型左心室减容器械,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并可能致死亡,患者的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流来满足机体的需求。心力衰竭的症状对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包括呼吸短促、持续咳嗽或喘息、机体组织中过度积液(水肿)、疲乏、食欲减退或恶心、思维迟钝、心率加快。近年来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年增高,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每年全球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即使患者存活后也容易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据估计中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约为45万~55万,目前仍呈上升趋势,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病因中冠心病由1980年的36.8%上升至2000年的45.6%,居各种病因之首。急性心肌梗死后大约有20%~50%的患者会发展为心力衰竭,特别是前壁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心肌梗死后,部分左室心肌发生坏死,继而出现心脏增大、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症状。目前,美国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约有150万例,每年新增患者约12万例。对于缺血性心力衰竭,尽管临床医生可采用药物治疗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等器械治疗,但由于病因未能得以纠正,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仍无法缓解,甚至可能恶化,预后也不甚理想。
研究表明,心脏病发作后,许多患者出现左心室扩大,导致心排量降低,继而引起呼吸急促等心力衰竭症状。左心室减容装置器械是一项用于隔离受损心肌的基于导管的微创治疗技术,将无功能的心脏部分与健康的、有功能的部分隔离开来,从而缩小左心室的总容积,恢复其形态和功能。该技术在有限度镇静的条件下在导管插入实验室开展。临床数据显示,患者接受左心室减容装置器械治疗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出现总体改善。
实用新型专利CN205198210 U所述,该实用新型涉及一个倒置的伞型结构,下有球拖。由NiTi丝编织而成,主体为呈倒置的伞形双层编织网,底座为呈笼状的编织球。中间由金属管连接。双层编织网内缝合有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覆膜。对于心肌梗死后室壁运动不协调或室壁瘤形成患者,隔离失活心肌所在的心室腔可改善左心室几何构型,降低左心室容积,防止心脏扩大,减小室壁张力,从而可预防左心室进一步发生重构。
该器械可回收和反复释放,如果一次放置的位置不佳,可回收如鞘管进行重复调整。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使得器械能够放置到最佳位置,提高手术成功率。
由于该装置使用鞘管输送时整体长度过长(伞盘面直径大,且为双层结构,收入鞘管长度加倍),故在心脏内成型效果欠佳,且成型释放过程中,下球拖的位置容易晃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减少在鞘管里的长度、释放操作简单、释放位置稳定、不易移位的编织型左心室减容器械,解决了现有的左心室减容器械使用鞘管输送时整体长度过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编织型左心室减容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层伞结构,单层伞结构的下方设有支撑球拖,单层伞结构与支撑球拖之间通过结扎钢套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单层伞结构为单层NiTi编织网。
优选地,所述的单层伞结构的内侧或/和外侧缝有阻流膜。
优选地,所述的阻流膜为聚酯纤维膜。
优选地,所述的聚酯纤维膜为ePTFE或者PET。
优选地,所述的单层伞结构的边缘为锯齿状。
优选地,所述的结扎钢套包括外层钢套,外层钢套内设有内层钢套和下部钢套,内层钢套与单层伞结构连接,下部钢套与支撑球拖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单层伞结构的尖端固定在外层钢套与内层钢套之间,支撑球拖的头端固定在下部钢套内。
优选地,所述的内层钢套内设有可与推送杆适配连接的螺纹。
本实用新型是在专利CN205198210 U的基础上做了改进:
原设计主体伞型为双层NiTi编织网,本实用新型设计为单层NiTi编织网;
原设计两层网之间缝有一层ePTFE的聚酯纤维膜,本实用新型设计为单层NiTi编织网的内侧缝有一层聚酯纤维膜,或者外侧缝合一层聚酯纤维膜,或者内外均缝有聚酯纤维膜。该聚酯纤维可以是ePTFE或者PET;
原设计主体伞型边缘为光滑的圆弧,或带褶皱的裙边。本实用新型设计主体伞型的边缘为锯齿状,缝膜的长度大于NiTi丝编织的伞盘面,为褶皱的裙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059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头颅标本固定器
- 下一篇:用于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瓣状封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