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培养器皿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92774.3 | 申请日: | 2016-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8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沈雅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雅琪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培养 器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实验器具或试验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器皿。
背景技术
在生物实验或试验中常常需要培植微生物以便观察、检测或互相对比。培养微生物需要为其配制专门的养料,即培养基,培养皿是用来盛放和保藏培养基的器皿,微生物的培植大多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这就需要培养皿要有良好的密封性,而现有培养皿的密封性较差,其内的微生物很容易受外界细菌污染,这样就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的微生物受污染后甚至会死亡,使实验无法进行;有的微生物培养需要在无氧或少氧条件下进行,现有的常规培养皿没有抽除空气功能;有的微生物培养,需要阶段性加入一些药品或养料,此时打开培养皿可能使其内的微生物受到外界细菌污染。同时,现有培养皿的底和盖多为独立的个体,两者之间没有连接,两者分离时其中的一部分很容易摔落或遗失,且现有培养皿盖上没有设置专门的开启处,开启时用力过大容易使其内的培养基脱落,其操作费时费力,安全性差。此外,现有的培养器皿大多是孤立的,当需要做对比实验或试验时,各个孤立的培养器皿单独放置可能出现遗失或编号麻烦、对比观察困难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器皿,其可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生物培养器皿,包括底座及在其顶部并列固定设置的若干长方体形皿体,所述长方体形皿体的上部设置有可与其相扣合的皿盖,所述皿盖的顶壁上固定设置有可向皿体内加料的加料管,所述皿盖两个窄侧壁的内侧均设置有卡槽,所述皿体窄侧壁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凸块,所述皿盖的一个窄侧壁的外侧与翻转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翻转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皿盖能够以所述翻转带与所述底座的固定连接处为支点向上转动。所述长方体形皿体与所述皿盖扣合时,所述凸块卡入所述卡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底座顶部至少并列固定设置有3个所述长方体形皿体,所述长方体皿体的长、宽、高依次为15-30cm、8-10cm、5-10cm,相邻所述长方形皿体之间的距离为5-10cm。
进一步,所述加料管的顶端封堵有密封塞。
进一步,所述密封塞为软木塞或橡胶塞。
进一步,所述皿盖的另一个窄侧壁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皿盖从皿体上打开的翻块。
进一步,所述皿盖上设置有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窗。
进一步,所述翻转带由硬质弹性塑料或弹簧钢制成。
进一步,所述底座由不锈钢或耐腐蚀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多个皿体并列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方便作对比试验/实验,从左至右可依据单一变量增序或降序设置皿体内的培养基,不用再另外做编号,也不存在遗失问题和对比观察困难问题;皿体与皿盖均与底座固定连接,可有效防止单一部件的遗失,且皿盖由弹性硬质材料制成的翻转带与底座连接,可被翻转带支撑于空中,不易污染;皿体与皿盖上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卡槽和凸起,盖合时牢固且密封性好;皿盖上设置带有密封塞的加料管,可阶段性的向皿内加药品或营养物质,满足不同微生物的培养要求,也可通过加料管抽除皿内的部分空气,在皿内形成缺氧的实验/试验环境;皿盖上设置有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窗,便于观察皿体内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适用于对培养方法及环境有不同要求的多种微生物的培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生物培养器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培养器皿的皿盖盖合时沿A-A’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培养器皿的皿盖打开时沿A-A’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皿盖;2.皿体;3.底座;4.翻转带;5.翻块;6.卡槽;7.凸块;8.密封塞;9.加料管;10.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雅琪,未经沈雅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927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因测序仪光学系统及其对焦系统
- 下一篇:核酸测序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