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的室内环境远程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36633.X | 申请日: | 201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2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绍兵;季厌浮;季厌庸;冯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胡树发 |
地址: | 15002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室内环境 远程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各种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不同,并且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越来越考虑能源的有效利用,使室内与外界的通风换气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室内和室外就变成两个相对不同的环境,因此室内空气污染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很多室内空气污染物在短期内就可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而有的则潜伏期很长。通常情况下时间都在3-15年。比如放射性污染,潜伏期达几十年之久。
室内环境是人们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这样长时间暴露在有污染的室内空气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的累积危害就更为严重。室内空气污染物种类繁多,有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目前,还缺乏对室内环境的全面监测和远程监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室内环境的全面监测和远程监测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内环境远程监测装置。
基于物联网的室内环境远程监测装置,它包括M个室内环境现场监测装置100、物联网服务器15和N个用户终端16,M和N均为正整数;
每个室内环境现场监测装置100均包括处理器1、温湿度传感器2、甲醛传感器3、苯传感器4、氨气传感器5、三氯乙烯传感器6、PM2.5传感器7、噪音检测装置8、辐射检测装置9、紫外线检测装置10、一号A/D转换电路31、二号A/D转换电路41、三号A/D转换电路51、四号A/D转换电路61、五号A/D转换电路71、六号A/D转换电路81、七号A/D转换电路91、八号A/D转换电路101和无线通信电路14;
温湿度传感器2的温湿度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1的温湿度信号输入端相连;
甲醛传感器3的模拟信号输出端与一号A/D转换电路31的模拟信号输入端相连,一号A/D转换电路31的甲醛浓度数字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1的甲醛浓度信号输入端相连;
苯传感器4的模拟信号输出端与二号A/D转换电路41的模拟信号输入端相连,二号A/D转换电路41的苯浓度数字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1的苯浓度信号输入端相连;
氨气传感器5的模拟信号输出端与三号A/D转换电路51的模拟信号输入端相连,三号A/D转换电路51的氨气浓度数字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1的氨气浓度信号输入端相连;
三氯乙烯传感器6的模拟信号输出端与四号A/D转换电路61的模拟信号输入端相连,四号A/D转换电路61的三氯乙烯浓度数字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1的三氯乙烯浓度信号输入端相连;
PM2.5传感器7的模拟信号输出端与五号A/D转换电路71的模拟信号输入端相连,五号A/D转换电路71的PM2.5浓度数字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1的PM2.5浓度信号输入端相连;
噪音检测装置8的模拟信号输出端与六号A/D转换电路81的模拟信号输入端相连,六号A/D转换电路81的噪音数字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1的噪音数字信号输入端相连;
辐射检测装置9的模拟信号输出端与七号A/D转换电路91的模拟信号输入端相连,七号A/D转换电路91的辐射数字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1的辐射数字信号输入端相连;
紫外线检测装置10的模拟信号输出端与八号A/D转换电路101的模拟信号输入端相连,八号A/D转换电路101的紫外线数字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1的紫外线数字信号输入端相连;
无线通信电路14的无线信号输入端与处理器1的无线信号输出端连接;
M个室内环境现场监测装置100均通过无线网络接入物联网服务器15;
N个用户终端16均通过无线网络接入物联网服务器15。
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监测室内环境中的甲醛、苯、氨气、三氯乙烯、PM2.5、噪音、辐射和紫外线,监测全面;且本实用新型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对室内环境进行远程监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室内环境远程监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室内环境远程监测装置,它包括M个室内环境现场监测装置100、物联网服务器15和N个用户终端16,M和N均为正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科技大学,未经黑龙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366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量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输电线路在线监测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