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送药和输氧功能人工呼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18915.7 | 申请日: | 2016-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2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杜瑞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瑞萍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7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输氧 功能 人工 呼吸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心内科使用的医疗器械,具体涉 及一种具有送药和输氧功能人工呼吸器。
背景技术
目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病重时需要带上氧气罩进行吸氧,当病情危 急需紧急抢救人工呼吸时要摘下氧气罩进行,甚至遇到特殊情况时还需要服用 液体药物急救,因此反复操作十分麻烦,费时费力,还有可能耽误抢救时机, 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
专利CN201320036391.3公开了一种心内科用呼吸器,包括吸氧面罩和弹力 带,在吸氧面罩的后端设有人工呼吸管,人工呼吸管的前端设有塞盖,人工呼 吸管中段设有氧气管,氧气管的中段设有控制阀,控制阀上设有开关。本实用 新型结构简单,医务人员在给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紧急抢救时操作方便,省时省 力,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上述专利仍然存在以下问题,输氧通道与人 工呼气通道共用同一个呼吸管,容易造成细菌的交叉感染,且仍然没有解决服 用液体药物的问题。
另外,现有的人工呼吸器中,一般是通过气囊或者气泵给患者进行人工呼 吸,充其量和气压基本不可调,有时候对有些病人不适用,比如当采用此种方 式抢救效果不理想时,就需要更换双面罩类型的人工呼吸器,医护人员通过它 对病人做人工呼吸运动。因而给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带来了诸多不便和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送药和输氧功能人工 呼吸器,具有输氧、人工呼吸、送药等多种功能,并且能够将输氧通道和人工 呼吸通道独立区分开来,避免交叉感染,且人工呼吸方式使用灵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送药和输氧功能人工呼吸器,包括呼吸面罩和 呼吸管,所述的呼吸管与呼吸面罩的上端通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呼吸管内 设置有输氧管和人工呼吸管,其中,所述的输氧管的底端与呼吸管的底端平齐, 输氧管的顶端突出于呼吸管的顶端且设置有输氧管接口;所述的人工呼吸管的 底端突出于呼吸面罩的底端,人工呼吸管的顶端突出于呼吸管的顶端且通过弯 头连接件连接有T型连接管,所述的T型连接管分别活动连接有气囊和送药管, 所述的送药管上设置有阀门。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呼吸面罩两侧设有弹力带,弹力带固定于患者的耳部,使呼吸面罩固定牢 固。
气囊上设置有流量开关,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调控流量开关来调节气囊的出 气量,方便不同的病人使用。
T型连接管与气囊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卡接的方式可以满足大部分医 疗器械的安装要求,气囊从弯头连接件取下后,可以直接更换供医护人员使用 的呼吸面罩,并直接卡接上去。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具有输氧、人工呼吸、送药等多种 功能,避免各器械间的繁琐操作,在一个器械上即可实现;(2)输氧通道与人 工呼吸通道独立的设置于呼吸管中,独立使用,互不影响,避免了细菌的交叉 感染;(3)气囊与T型连接管之间为活动连接,当气囊鼓气的方式不适用时, 可以取下,更换供医护人员使用的呼吸面罩再进行治疗;(4)气囊的出气量通 过流量开关方便调节,适用于不用患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呼吸面罩2、呼吸管3、输氧管4、人工呼吸管5、输 氧管接口6、弯头连接件7、气囊8、弹力带9、流量开关10、T 型连接管11、送药管12、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送药和输氧功能人工呼吸器,包括呼吸面罩1和呼 吸管2,所述的呼吸管2与呼吸面罩1的上端通连,所述的呼吸管2内设置有输 氧管3和人工呼吸管4,其中,所述的输氧管3的底端与呼吸管1的底端平齐, 输氧管3的顶端突出于呼吸管2的顶端且设置有输氧管接口5;所述的人工呼吸 管4的底端突出于呼吸面罩1的底端,人工呼吸管4的顶端突出于呼吸管2的 顶端且通过弯头连接件6连接有T型连接管10,所述的T型连接管10分别活 动连接有气囊7和送药管11,所述的送药管11上设置有阀门12。
呼吸面罩1两侧设有弹力带8,弹力带8固定于患者的耳部,使呼吸面罩1 固定牢固。
气囊7上设置有流量开关9,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调控流量开关9来调节气囊 7的出气量,方便不同的病人使用。
T型连接管10与气囊7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瑞萍,未经杜瑞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89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