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管类零件的校直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06701.8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4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余来宏;王健;陈金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压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08 | 分类号: | B21D43/08;B21D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孙琴;何梅生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零件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管类零件的校直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型管类零件在校直时的输送通常采用吊运方式,由于吊运存在安全隐患,这种方式的输送 不能形成连续作业,不能适应批量化生产,且输送位置难以控制,效率低,安全性差。且在校直时没有实 现大型管类零件的自动旋转的工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大型管类零件的校直工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大型管类零件的校直工装,包括至少两个输送辊道机构和至少两个旋转辊道机构,所述 至少两个输送辊道机构用于对大型管类零件进行输送,所述至少两个旋转辊道机构用于对大 型管类零件进行旋转;所述输送辊道机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第一上座板和第一下座板,所 述第一下座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上设有向上伸出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 一活塞杆上端与第一上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座板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辊轴,所述第一辊 轴的外表面呈V型,所述第一辊轴通过第一电机驱动其旋转,所述第一上座板下端固定设置 有向下伸出的第一刚性限位杆,所述第一刚性限位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下座板,且所述第 一刚性限位杆的下端设有第一限位台肩;所述旋转辊道机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第二上座板 和第二下座板,所述第二下座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上设有向上伸出的第 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上端与第二上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座板上转动设置有并排 的两个第二辊轴,所述第二辊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辊轴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辊轴通过第 二电机驱动其旋转,所述第二上座板下端固定设置有向下伸出的第二刚性限位杆,所述第二 刚性限位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下座板,且所述第二刚性限位杆的下端设有第二限位台肩。
所述第一上座板下端固定设置有向下伸出的第一导杆,所述第一下座板上设置有第一导 套,所述第一导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下座板上的第一导套。
所述第二上座板下端固定设置有向下伸出的第二导杆,所述第二下座板上设置有第二导 套,所述第二导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下座板上的第二导套。
所述第一活塞杆上端套有一个截面为T型的第一螺套,所述第一上座板下端固定设有一 个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套相配合的第一T型槽。
所述第二活塞杆上端套有一个截面为T型的第二螺套,所述第一上座板下端固定设有一 个第二法兰,所述第二法兰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套相配合的第二T型槽。
所述两个第二辊轴分别为第二主动辊轴、第二被动辊轴,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主 动辊轴旋转。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管类零件的校直工装,其设置有至少两个输送辊道机构和至少 两个旋转辊道机构,能实现大型管类零件的自动输送和自动旋转,以便于大型管类零件的校 直作业,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管类零件的校直工装,其输送辊道机构主要通过第一油缸带动 第一辊轴抬升,从而使得管类零件脱离其原来的承力座,经输送辊道机构的第一辊轴抬升后 进行校直过程中的输送,能实现大型管类零件的自动抬升和输送,结构设计巧妙,操作方便。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管类零件的校直工装,其旋转辊道机构主要通过第二油缸带动 两个第二辊轴抬升,从而使得管类零件脱离其原来的承力座,经旋转辊道机构的两个第二辊 轴抬升后进行旋转,以便完成校直过程中的打表作业,能实现大型管类零件的自动抬升和旋 转,结构设计巧妙,操作方便。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管类零件的校直工装,其通过第一刚性限位杆和第二刚性限位 杆分别对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抬升高度进行限位,保证了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抬升高度 的精确性,实现了每个输送辊道机构的第一辊轴的抬升高度相等,以及每个旋转辊道机构的 第二辊轴的抬升高度相等,从而保证了大型管类零件校直的准确性。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管类零件的校直工装,其设置了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对第一 辊轴和第二辊轴抬升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压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压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067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具辅助送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冲剪机数控定位工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