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联合收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94250.0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5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河合雄一郎;乙宗拓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A01D41/02 | 分类号: | A01D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张思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收割机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08月31日、名称为“联合收割机”、申请号为 201520668886.7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合收割机,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具备对收割谷杆进行脱粒处理 的脱粒装置、对在所述脱粒装置中得到的谷粒进行储存的谷粒箱和将储存于所述谷粒箱的 谷粒向外部排出的谷粒排出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送出装置具备将从谷粒箱的下部送出到外方的谷粒朝上方输 送的纵向输送输送机和从该纵向输送输送机的输送终止端部起沿水平方向输送谷粒的横 向输送输送机,谷粒送出装置绕纵轴芯转动自如地支承纵向输送输送机,并旋转操作自如 地构成以便能够变更谷粒的排出位置。
以往,纵向输送输送机使下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机体框架,在从机体框架立设 的纵框架上支承如电动马达等旋转操作机构,并且利用该纵框架支承纵向输送输送机的上 下方向的途中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25106号公报
在对上述谷粒排出装置进行旋转操作的情况下,需要使纵向输送输送机与横向输 送输送机以一体转动的方式进行旋转。在这样的旋转操作中,需要较大的驱动力,相对于旋 转操作的驱动反作用力也大。因此,在上述现有结构中,将施加有相对于旋转操作的驱动反 作用力的位置设为较低的位置,利用一根纵框架承受并支承驱动反作用力。
若如上述现有结构那样,使施加有相对于旋转操作的驱动反作用力的位置处于较 低的位置,则在联合收割机行驶时,存在抵接于田埂或其他外物而导致旋转操作机构等受 到损伤的隐患。因此,为了减少这种损伤的隐患,考虑将施加有相对于旋转操作的驱动反作 用力的位置设定为较高的位置,但若利用一根纵框架在较高的位置施加驱动反作用力,则 存在纵框架在驱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变形而不能良好地进行旋转操作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所期望的是,能够将旋转操作力所作用的位置设定为较高的位置并且能够 良好地进行旋转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特征结构在于:联合收割机具备对收割谷杆进行脱粒 处理的脱粒装置、对在所述脱粒装置中得到的谷粒进行储存的谷粒箱和将储存于所述谷粒 箱的谷粒向外部排出的谷粒排出装置,所述谷粒排出装置具备将从所述谷粒箱的下部送出 到外方的谷粒朝上方输送的纵向输送输送机和从该纵向输送输送机的输送终止端部起沿 水平方向输送谷粒的横向输送输送机,所述谷粒排出装置被绕上下轴芯旋转操作自如地设 置,以从机体框架立设的状态设置有第一支柱及第二支柱,所述纵向输送输送机被所述第 一支柱及所述第二支柱绕所述上下轴芯转动自如地支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纵向输送输送机而使之绕上下轴芯转动,能够使纵向 输送输送机与横向输送输送机以一体转动的方式进行旋转。即使是在将旋转操作力所作用 的位置设置于较高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利用从机体框架立设的强度大的第一支柱 及第二支柱这两根支柱对纵向输送输送机进行支承,使纵向输送输送机以稳定的状态保持 姿势。其结果,能够使旋转操作力良好地作用于纵向输送输送机而良好地进行旋转操作。
因此,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将旋转操作力所作用的位置设定为较高的位置并且能够 良好地进行旋转操作的联合收割机。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柱在所述纵向输送输送机的横向侧方部 位从所述机体框架立设,所述第二支柱在所述纵向输送输送机的后方侧部位从所述机体框 架立设。
根据本结构,纵向输送输送机被位于横向侧方部位的第一支柱和位于后方侧部位 的第二支柱支承,因此能够利用第一支柱阻止纵向输送输送机在横向方向上的姿势变动, 利用第二支柱阻止纵向输送输送机在前后方向上的姿势变动。如此,能够通过利用两根支 柱有效地阻止纵向输送输送机在两个不同方向上的姿势变动,切实地使纵向输送输送机以 稳定的状态保持姿势。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所述谷粒箱以在作用姿势和维护姿势之间绕上下轴 芯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机体框架,该谷粒箱在该作用姿势下退入机体内方而储存谷 粒,在该维护姿势下向机体外方伸出,所述第一支柱相对于所述纵向输送输送机在机体横 向侧内方部位从所述机体框架立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942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带睡莲的新型保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