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箱外置型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5634.6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7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换利;祁怀胜;耿君霞;张文明;王百坡;胡琳琳;刘宁宁;王红娜;张伟健;李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隆华传热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2 | 分类号: | F28F9/02;F28F9/04;F28F9/013;F28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置 型换热 装置 | ||
1.一种管箱外置型换热装置,是由:主梁(1)、前角立柱(2)、中立柱(3)、后角立柱 (4)、前卡板(5)、后卡板(6)、支座(7)、支撑(8)、管箱(9)、进出口接管(10)、换热 管(11)、棚条(12)构成;其特征在于:四根水平方向的主梁(1)靠近两端处设置垂直于 相邻两根主梁(1)的前角立柱(2)和后角立柱(4)构成立体框架,立体框架的中部设置平 行于前角立柱(2)或后角立柱(4)的中立柱(3),立体框架两侧的前角立柱(2)内侧之间 设置前卡板(5),立体框架两侧的后角立柱(4)内侧之间设置后卡板(6);
管箱(9)的两端密封设置,管箱(9)一侧的中部垂直设置水平方向的进出口接管(10) 构成T形上管箱合件,下管箱合件与上管箱合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立体框架两侧的前角立柱 (2)的外侧上方设置支撑(8),上管箱合件的管箱(9)下方两侧与所述支撑(8)之间设置 支座(7),上管箱合件下方平行设置下管箱合件,下管箱合件的管箱(9)下方两侧通过支座 (7)固定设置于立体框架下方两根主梁(1)的末端;
立体框架内沿管箱(9)延伸方向均匀分布至少五根呈S形连续的换热管(11),换热管 (11)的上端与上管箱合件的管箱(9)固定设置,换热管(11)的下端与下管箱合件的管箱 (9)固定设置;
所述立体框架两侧的前角立柱(2)之间和所述立体框架两侧的后角立柱(4)之间垂直 设置至少五根棚条(12),所述棚条(12)穿过换热管(11)并与换热管(11)接触,使换热 管(11)的位置固定;
所述换热管(11)穿过前卡板(5)和后卡板(6)上的预留孔,前卡板(5)和后卡板(6) 对换热管(11)的位置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箱外置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箱(9)的另 一侧设置错位的上排预留孔和下排预留孔,上排的单个预留孔位于下排相邻的两个预留孔之 间,或下排的单个预留孔位于上排相邻的两个预留孔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箱外置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根换热管(11) 呈高低错位分布,位于高位的各换热管(11)位于同一水平面,位于低位的各换热管(11) 位于同一水平面;
所述高位的各换热管(11)的上端与上管箱合件的管箱(9)上排预留孔对接设置,下端 与下管箱合件的管箱(9)上排预留孔对接设置;
所述低位的各换热管(11)的上端与上管箱合件的管箱(9)下排预留孔对接设置,下端 与下管箱合件的管箱(9)下排预留孔对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箱外置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1)的 剖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其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箱外置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1)的 外周设置散热翅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箱外置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1)的 内表面设置内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箱外置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箱(9)的截 面为圆形、或“D”形、或矩形其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箱外置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框架为长方 体框架或正方体框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箱外置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前角 立柱(2)、中立柱(3)、后角立柱(4)、支座(7)、支撑(8)之间均通过紧固件固定,以便 于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隆华传热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洛阳隆华传热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563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