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堆叠结构的射频功率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8216.4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0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明;章国豪;张志浩;余凯;黄亮;李嘉进;陈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F1/32 | 分类号: | H03F1/32;H03F1/42;H03F1/52;H03F1/56;H03F3/19;H03F3/21;H03F3/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1009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堆叠 结构 射频 功率放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功率放大器,尤其涉及一种射频功率放大器。
背景技术
射频功率放大器是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将功率很小的射 频信号无失真地进行功率放大,进而通过天线辐射出去。
随着便携式设备的功能模块和现代通信系统的调制方式越来越复杂,如为 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要,无线手机一般都支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网络制式, 且为了满足用户的大数据要求,现代通信系统采用诸如QPSK等调制方式,这 要求应用于新一代通信系统的功率放大器必须有着较高的功率效率、线性度与 带宽。
另外,随着便携式设备的功能模块越来越复杂,将各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 块芯片上,将大大缩短设备制造商的量产和加工时间,并减少在流片方面的资 金消耗,因此,如何减小芯片的有效面积和用廉价的工艺在单一芯片上实现整 个射频模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由于硅工艺是最为成熟的,也是成本最低、集成度最高且与多数无线收发 机的基带处理部分工艺相兼容,因此,硅CMOS工艺是单片实现各个模块集成 的理想方案,不过CMOS工艺自身存在着物理缺陷,如低击穿电压和较差的电 流能力等。工作于低电压的功率放大器,需要通过减小负载阻值进而增大电流 的方法来提高输出功率,然后,这种方法使输出匹配电路的设计变得异常困难。
在中国专利201510150849.1中,通过采用共源共栅结构的射频功率放大器 结构来提升功率级的耐压能力,然而共源共栅结构的第二个晶体管的栅极因去 耦电容在交流时呈接地状态。随着输入信号功率的增大,输出的电压信号也随 着变大,从而会使该结构最上层的晶体管最先出现击穿问题。另外,由于共源 共栅结构中的两个晶体管的输出阻抗并不是最佳阻抗,所以输出功率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中国专利201510150849.1中,射频功率放大器采用共源共栅结构,该结 构能提高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耐压能力。然而,这种结构由于堆叠在最底下的晶 体管上面的晶体管的栅极的去耦电容的作用,晶体管的栅极在交流时呈接地状 态,因此会导致该结构中最上层的晶体管最先出现击穿而最底下面的晶体管最 先出现进入线性区的情况;另外,该结构不能很好地保证每个晶体管的输出阻 抗都为最佳阻抗,因此,该结构输出功率相对下降。本实用新型的的目的在于 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堆叠结构的射频功率放大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堆叠结构的射频功率放大器,该射频功率放大器包括输入匹配电路, 输出宽带匹配电路,偏置电路A,偏置电路B,以及至少由两个晶体管漏极源 极相连堆叠起来的功率放大电路;其中,射频信号源通过所述输入匹配电路连 接所述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底层的晶体管的栅极,所述偏置电路B连接所述最底 层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最底层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所述偏置电路A连接所述功 率放大电路的除所述最底层晶体管的其余晶体管的栅极,所述其余晶体管的栅 极通过连接栅极电容接地;所述功率放大电路最上层的晶体管的漏极通过所述 输出宽带匹配电路连接负载。
本技术方案分别采用分离的偏置电路A,B对各晶体管进行偏置,其中偏 置电路B为堆叠在最下层的晶体管提供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而偏置电路A为 其余堆叠的晶体管提供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输入匹配电路将功率放大电路的晶 体管的阻抗转换成信号源的源阻抗,完成共扼匹配,从而获得最大的射频功率 增益。为了使每个晶体管都能够输出最大功率,在每个堆叠的晶体管的栅极加 载电容,从而使每个晶体管的输出电压同相等幅叠加,增强了功率放大电路的 线性度与功率输出能力,并使从每个晶体管的漏往负载方向看过去的阻抗为最 优阻抗。信号从最上层的晶体管的漏极输出,且经过输出宽带匹配电路,传输 到负载端。宽带匹配电路将负载阻抗转换成能使功率放大电路输出最大功率时 的最优阻抗。
优选地,所述其余晶体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连接有电容,如附图2所示。
优选地,所有堆叠晶体管的漏极通过连接电容接地,如附图3所示。
优选地,所述偏置电路A和偏置电路B由一个整合的偏置电路代替,如 附图4所示。
优选地,所述偏置电路B为电阻与晶体管组成的偏置电路,偏置电路A 为电阻分压式偏置电路。偏置电路B为电阻与晶体管组成的偏置电路,精度高 且占芯面积小;偏置电路A为电阻分压式偏置,这种偏置方式不仅有着良好的 温度抑制系数,且易于集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82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高稳定度的超低功耗时钟电路
- 下一篇:超低功耗低噪声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