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5953.9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2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康雪峰;李鹏;岳锐;陈远远;李冰;李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14 | 分类号: | F24F1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周倩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具有 空调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风装置。本实用新型 还涉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器的出风口处都设有扫风装置,例如其中通常设有多个平行 设置的扫风叶片,通过调整这些扫风叶片的角度,可以调整送风风向、射 程距离及扩散范围等,实现多角度送风。通常,为使室内温度场快速均匀 化,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需要使扫风叶片来回动作以进行扫风。无论 是调整扫风叶片的角度还是使扫风叶片来回动作,都需要配备相应的扫风 驱动机构。目前的空调器中使用的扫风装置主要有手动扫风装置和自动扫 风装置两种。其中,对于手动扫风装置而言,其叶片之间的相对关系都是 平行的,需要人为地调节扫风叶片的角度,不方便用户使用;而自动扫风 装置则结构较复杂,零部件较多,传动环节也较多,装配效率低,而且现 有的自动扫风装置需要外加步进电机来构成自动扫风驱动机构,导致成本 较高。
为此,如果能设计出一种新的导风装置,其不需要扫风驱动机构,却 能提供较大的送风范围,以便实现室内温度场的快速均匀化,则可以克服 前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 装置,其能方便地提供扩大的送风范围。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导风装置,其包括导风板组件,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相 邻的导风板之间形成导风通道,其中,至少一个导风通道两侧的导风板布 置成不平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导风通道的宽度沿通流方向变大,并且使 得所有的导风通道的宽度之和沿通流方向变大,其中,导风通道的宽度为 两侧的导风板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导风通道包括预先确定的基准导风通道,其余的导风通 道位于所述基准导风通道的两侧或一侧,其中,其余的导风通道的宽度均 沿通流方向变大。
优选地,所述基准导风通道的宽度保持不变或沿通流方向变大。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组件还包括底板,所述导风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可拆地安装在所述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的底部包括枢轴和凸耳,所述枢轴与所述凸耳沿 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枢轴配合的枢轴孔 以及与所述凸耳相对应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凸耳上设有圆弧形通槽,所述圆弧的圆心与所述枢轴的 中心重合。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导风板组件和第二导风 板组件,所述第一导风板组件的内侧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组件的内侧端相 对。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组件的内侧端的导风板与位于所述第二 导风板组件的内侧端的导风板相互平行;和/或,所述第一导风板组件上的 各导风通道的宽度均沿通流方向变大;和/或,所述第二导风板组件上的各 导风通道的宽度均沿通流方向变大。
优选地,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导风板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卡扣,所述导风板组件上设有槽口,所 述卡扣与所述槽口卡合。
优选地,所述卡扣包括第一卡扣,所述槽口包括第一槽口,其中,所 述安装支架包括下沉部,所述第一卡扣设置在所述下沉部中,所述导风板 组件包括与所述下沉部配合的下凸部,所述第一槽口设置在所述下凸部中; 和/或,所述卡扣包括第二卡扣,所述槽口包括第二槽口,其中,所述第二 卡扣位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槽口位于所述导风板组件的 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面所述的导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导风装置通过导风板的扩散式布置方式,实现了送风范 围的扩大,免除了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扫风驱动机构,简化了产品结构, 降低了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导风装置能够使室内温度场更快地实现均匀化。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导风装置还能够方便地实现导风板导风角度的调 整,以适应室内的具体需求。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风装置及空调器的优选实施方 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导风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导风装置的前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59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