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贻贝自溶式包苗的养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0154.2 | 申请日: | 2016-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5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郭春阳;徐善良;张萌萌;巩建华;田喆;宁俊佳;曹潇;朱晓芳;童巧琼;王丹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贻贝 溶式包苗 养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贝类苗种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贻贝自溶式包苗的 养殖装置。
技术背景
厚壳贻贝(MytiluscoruscusGould)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贻贝目、贻 贝科、贻贝属,其干制品俗称“淡菜”,因其个体大、食用和药用价值高而具有 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在人工养殖时,育苗厂出厂的壳长2~3mm厚壳贻贝苗种 还不能直接进行养殖,需选择水质清、风浪小的海域进行海区保苗暂养,这一 阶段称为“海区保苗培育”。经过海区挂袋保苗培育至壳长5~10mm的稚贝方可 通过包苗进入中间培育阶段,培育2~3个月至壳长15~20mm后可重新包苗于养 殖绳上进入养成阶段。但传统的方法在包网片、拆网片工序上需耗费大量人力、 物力,且在搬运及拆解过程中容易造成苗种的脱落,这种传统方法一直制约着 贻贝的产业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贻贝自溶式包苗的养殖装置,从而弥补现有 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贻贝自溶式包苗的养殖装置,包括有浮绠和连接在浮绠上的 苗绳或养殖绳;其中苗绳或养殖绳上包被有自溶式包苗网衣。
所述的包苗网衣是用纸草绳按经纬编织方式制成的;
所述的包苗网衣的网孔大小为2目~10目;
所述的包苗网衣用热熔胶粘合封口,无需用线缝合;
上述的浮绠通过斜拉绠连接到固定桩上;
浮绠上还安装有浮球。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既能保证贻贝苗的足丝在一周内能够固定在苗绳或养殖 绳上,又能因海水侵蚀包苗网衣逐渐降解而自行脱落,无需经人工拆除。这种 方法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且减少因苗种搬运及拆卸过 程中造成的苗种脱落引起的损失,从而提高了贻贝的养殖成活率,增加养殖户 的经济收入。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纸草包苗网衣示意图;
其中:1、浮球,2、浮绠,3、包苗网衣,4、苗绳或养殖绳,5、斜拉绠, 6、固定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有浮绠2和连接在浮绠2上的苗绳或养殖绳4;其 中苗绳或养殖绳4上包被有包苗网衣3。所述的包苗网衣3是用纸草绳按经纬编 织方式制成的。包苗网衣3的网孔大小为2目~10目;上述的浮绠2通过斜拉绠 5连接到固定桩6上;浮绠2上还安装有浮球1。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 装置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从育苗厂购买稚贝2亿粒,平均规格2±0.2mm,按每袋放稚贝2万颗计算 装入大小30cm×40cm的60目尼龙保苗袋中,将稚贝经过海区挂袋保苗培育一 个月至规格5~8mm。保苗培育结束后用纸草绳经纬交织制成的包苗网衣将贻贝 苗包裹于苗绳外,包苗网衣网孔大小10目,有效长度约1.5~2.0m,宽0.2~0.3m。 每条苗绳上包1.2万~1.5万颗,用热熔胶沿纵向封口粘合。下海后10~15天包裹 于贻贝苗外的网衣自溶脱落,稚贝则已牢牢附着在苗绳上。经过2~3个月中间 培育至规格10~18mm的幼贝。中间培育结束后重新包苗于养殖绳上进入苗种的 养成阶段,网衣网孔大小2目,有效长度约2.0~2.5m,宽0.3~0.4m,每条养殖 绳上包1200~1500颗幼贝,并用热熔胶沿纵向封口粘合。包苗网衣自溶脱落后, 幼贝则已牢牢附着在养殖绳上,经过2年多的养成阶段可生长至8~10cm的成贝 销售。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01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饵料粉碎搅拌机
- 下一篇:一种水产养殖用池壁清洗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