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有机废气除尘干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7483.1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0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缪宏;袁日灿;张燕军;张瑞宏;郑再象;张剑峰;金亦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B01D46/42;B01D53/26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有机 废气 除尘 干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有机废气除尘干燥装置,属于一种新型的气体除尘干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已经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特别对大气污染的治理也越来越成为各化工企业所不得不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随着对有机废气处理要求的提高,废气除尘干燥装置逐渐成为有机废气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如今的一些除尘装置普遍存在一些缺点,且效率也不够高,如当入口浓度增大时,同一过滤面积上积灰速度快,压力损失随之增加,结果是不得不增加清灰次数,同时滤袋容易堵塞,寿命缩短,压力损失大幅度上升,除尘效率也要降低。而且对于一些大型的涂装或化工企业来说,一般所产生的大都是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如何能够处理好这种情况下废气除尘干燥的预处理,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业有机废气除尘干燥装置,通过添加关键部件以及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得除尘干燥装置更加的灵活通用化,并且能够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有机废气除尘干燥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壳体上的进气口、粉尘出口、气体出口,所述壳体内设有除尘装置、干燥室,其特征是,所述进气口包括主进气口和辅助进气口,粉尘出口位于壳体最下端,气体出口位于壳体最上端;所述干燥室位于除尘装置上方,并与气体出口直接相连,所述除尘装置与干燥室之间设有脉冲发生器。
所述除尘装置与干燥室之间设有用于支撑除尘装置、脉冲发生器的花板和支撑骨架,除尘装置吊装在花板上,脉冲发生器安装于花板上。
所述除尘装置包括两组过滤串,每组过滤串由多个过滤装置串联而成。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若干过滤管、共用气室、排气管,若干过滤管平行排列,并垂直吊挂于共用气室下侧,排气管位于共用气室上侧。
所述壳体下部为锥形结构。
所述进气口置于壳体侧壁。
本实用新型中,进气口分为主进气口和辅助进气口,相互配合进气可以有利于充分过滤;主进气口单独使用适用于风量小、含尘量低的工况,辅助进气口的添加可以使得过滤装置内形成循环对流层,有利于提高气体的过滤效率,进而扩大装置的使用范围。
过滤管平行排列形成蜡烛状单元组合,再垂直吊挂于共用气室下,形成过滤装置,多个过滤装置串联形成过滤串结构,结合共用气室加快虑后气体的流动;过滤管是整个除尘装置的核心,通过管道的外表面过滤掉气体的粉尘,洁净的气体由管道内部流出;将干燥室安装在出口处,采用先除尘再干燥的方法,在保证干燥效果的同时可以明显提高干燥剂的使用寿命。
花板和支撑骨架是整个过滤单元、过滤串及脉冲发生器的支撑主体。脉冲发生器安装在花板上,置于过滤串(除尘装置)与干燥室之间,通过产生的脉冲气体在蜡烛状过滤单元内、外形成压差,使蜡烛状过滤单元外表面的粉尘层脱落而掉入下部的灰斗中。
气体经进气口进入装置过滤室,直接与过滤串接触,通过过滤管将粉尘拦截在管的外表面,同时脉冲发生器产生脉冲气体对其进行清理,气体进入干燥室经干燥后送入排气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进气口设计,结合气体动力学原理,使得装置内部的过滤气体形成循环对流状态,以达到充分过滤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采用过滤串结构设计,更加适合大风量的气体除尘过滤;
3.本实用新型添加脉冲发生装置,通过产生的脉冲气体在蜡烛状过滤单元内、外形成压差,使蜡烛状过滤单元外表面的粉尘层脱落而掉入下部的灰斗中;
4.本实用新型采用除尘干燥一体式结构设计,减少了装置的整体尺寸,布局更加的合理,处理效率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添加辅助进气口、脉冲发生器以及过滤管串式排列等方法,使得本装置成为一种处理风量大、清灰效果好、除尘效率高、运行可靠、维护方便、占地面积小的大型除尘设备。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有机废气处理装置的预处理阶段,未来经济效益好,市场巨大,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进气口、2辅助进气口、3壳体、4过滤串、5花板、6支撑骨架、7干燥室、8粉尘出口、9脉冲发生器、10气体出口、11过滤管、12共用气室、13排气管、14粉尘、15气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74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