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装箱式低浓度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4400.3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3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冯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愚斌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 箱式 浓度 有机 废气 净化 处理 装置 | ||
1.一种集装箱式低浓度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与标准集装箱外形尺 寸一致的框架,该框架呈竖向安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内设有第一生物膜 滴滤区、第二生物膜滴滤区、除雾吸附区和喷淋液循环水箱,其中:
所述第一生物膜滴滤区和第二生物膜滴滤区的上部设有喷淋装置,中部设 有填料层;所述第一生物膜滴滤区的下部设进气口,该第一生物膜滴滤区顶部 通过第一送气通道与第二生物膜滴滤区下部连通;
所述除雾吸附区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除雾单元和吸附单元;所述第二生物 膜滴滤区顶部通过第二送气通道与除雾吸附区下部连通,所述除雾吸附区顶部 与第三送气通道连接,该第三送气通道上设有排气口;
所述第一生物膜滴滤区、第二生物膜滴滤区和除雾吸附区的底部相互连通 形成喷淋液循环水箱,所述第一生物膜滴滤区和第二生物膜滴滤区中的喷淋装 置通过循环水泵和管道与喷淋液循环水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低浓度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框架的横截面上,划分为四个矩形区域,分别为第一生物膜滴滤 区、第二生物膜滴滤区、除雾吸附区和气体过渡输送区;所述第一送气通道、 第二送气通道以及第三送气通道依次相邻设置在气体过渡输送区中,且每个送 气通道均沿竖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式低浓度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送气通道顶部与第一生物膜滴滤区顶部侧面连通,该第一送气 通道底部借用除雾吸附区局部空间贯通第二生物膜滴滤区;所述第二送气通道 顶部借用除雾吸附区的上部空间与第二生物膜滴滤区的顶部连通,该第二送气 通道底部与除雾吸附区下部侧面连通;所述第三送气通道顶部与除雾吸附区顶 部侧面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式低浓度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第一送气通道底部在与第一生物膜滴滤区底部连接的部分底面为倾斜面; 所述第二送气通道的底部在与除雾吸附区连接的部分的底面为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低浓度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喷淋液循环水箱的底部设有排液管;该喷淋液循环水箱的上部还设 有补液管和溢流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式低浓度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喷淋液循环水箱的底面从上向下朝排液管处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低浓度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生物膜滴滤区、第二生物膜滴滤区和除雾吸附区的侧壁上分别 设有人孔;在进气口与排气口处设置平时封闭、需要时方便打开的采样口;所 述第一生物膜滴滤区、第二生物膜滴滤区和除雾吸附区设有观察视窗;在喷淋 液循环水箱外侧设有观察视窗和液位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式低浓度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以及与喷淋管连接的喷淋液接口,该喷淋液接 口通过循环水泵和管道与喷淋液输送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低浓度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设有压力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装箱式低浓度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该装置包括多组并联或串联在一起的处理设备,每组处理设备包括一套 所述框架及其内的第一生物膜滴滤区、第二生物膜滴滤区、除雾吸附区和喷淋 液循环水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愚斌,未经冯愚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440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臭滤床
- 下一篇:一种微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及有毒有害气体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