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臂门机离合机构及悬臂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8657.8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0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润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百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48/00 | 分类号: | F16D48/00;E05F15/60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宋会英 |
地址: | 330029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臂 离合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臂门机离合机构及悬臂门机,属于悬臂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060480U)公开了一种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相当于悬臂门的悬臂门机,包括驱动电机、蜗杆蜗轮机构、蜗杆箱、主动轮组、从动轮组、支撑座、底座和高度调节座。
蜗杆与驱动电机连接,两个蜗轮与蜗杆相啮合。两组主动轮组安装在蜗杆箱上,分别与两个蜗轮相连。两组从动轮组也安装在蜗杆箱上,且相对于两组主动轮组交叉布置。主动轮可在蜗杆箱水平时与底梁的内部端面摩擦接触;从动轮的直径小于主动轮的直径,可在蜗杆箱向上偏转后与底梁摩擦接触。支撑座将蜗杆箱的一端可偏转地支撑在底座上,高度调节座将蜗杆箱的另一端高度可调地支撑在底座上。高度调节座相当于悬臂门机的离合机构,包括可水平旋转地安装在底座上的螺母,以及与螺母相旋合且顶端连接蜗杆箱的螺杆;螺母设有径向延伸的调节孔。
悬臂门机正常运行,可电动开闭悬臂门时,主动轮组与底梁相接触,驱动电机通过蜗杆蜗轮驱动主动轮组旋转,让底梁移动。悬臂门机出现故障,需要手动开闭悬臂门时,操作人员可将手柄插入调节孔转动螺母,让螺杆上升,带动蜗杆箱绕支撑座向上偏转,使得主动轮组与底梁相脱离,从动轮组与底梁接触。故障恢复后,操作人员可反向转动螺母,让螺杆下降,带动蜗杆箱向下偏转,使得主动轮组重新与底梁接触,从动轮组与底梁脱离。
上述离合机构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给操作人员指示出悬臂门机的电动、手动离合状态,也不能指示离合操纵时的转动方向,导致操作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指示悬臂门机的电动、手动离合状态的悬臂门机离合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悬臂门机离合机构,包括高度调节座,所述高度调节座包括相螺合的螺母和螺杆,螺母可水平转动地安装于悬臂门机的底座上,还包括用于驱动螺母转动的水平设置的操纵杆,连接操纵杆和螺母的旋转换向装置,以及离合指示装置;所述离合指示装置包括指示罩和指针,所述指示罩与底座相对固定地设置,所述操纵杆从指示罩内部贯穿通过且将前端部伸出,所述指针的尾端套设于操纵杆的中部且与之螺接,指示罩的侧端面开设有刚好容纳指针头端水平穿过的条形通槽,指针头端的下方水平设置有与指示罩相连的指示牌,指示牌的上表面依次刻有前后布置的“电动”、“手动”字样。
优选的,所述指示罩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指示层,指示层上依次刻有环向布置的“电动”、“手动”字样。
优选的,所述旋转换向装置包括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固定套设于螺母外周,主动锥齿轮与操纵杆的后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操纵杆的前端部设置有可外接套筒扳手的配接面。
优选的,所述螺母、旋转换向装置的外部设置有外壳,外壳的底端四周安装在底座上,指示罩安装在外壳的前端面上,所述螺杆从外壳上端面的开口伸出。
优选的,所述指示牌与指示罩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指示悬臂门机的电动、手动离合状态和离合操纵时的转动方向的悬臂门机。
悬臂门机,包括驱动电机、蜗杆蜗轮机构、蜗杆箱、主动轮组、从动轮组、支撑座、底座和如上所述的悬臂门机离合机构,所述螺杆与蜗杆箱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操作人员通过从上往下观察指针的位置和指示牌上的字样,可以方便地判定悬臂门机的电动、手动离合状态。
2、指示罩的前端面上设置依次刻有环向布置的“电动”、“手动”字样的指示层,可以方便地判定出离合操纵时的转动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悬臂门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悬臂门机离合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悬臂门机离合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悬臂门机具有驱动电机4、蜗杆蜗轮机构、蜗杆箱6、主动轮组3、从动轮组2、支撑座7、底座5和悬臂门机离合机构1。悬臂门机离合机构1包括高度调节座11、操纵杆12、旋转换向装置和离合指示装置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百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百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86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补偿刹车蹄端面磨损量的鼓式刹车盘总成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