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爆容器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2555.5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5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达;季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浩雄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郑兴旺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爆 容器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爆容器壳体。
背景技术
在很多特殊行业中,在其生产过程中必然要用到电,这一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比如煤矿、化工生产等,如果电泄漏很容易发生爆照,因此在这些行业中防爆容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防爆容器内部一般会装配有电气设备或者电气元件、电路板之类的东西,然后防爆容器和防爆容器之间通过管道进行连接,管道内放置用于连接各个防爆容器内设备的电线或者其他电连接器。
除此之外,防爆容器还有其他要求,比如防腐蚀、高强度等要求,因此现阶段很多人选择金属材料作为防爆容器,但是,往往采用冲压的方法,将金属板冲压成防爆容器,这种经过冲压形成的防爆容器会存在强度不够高的问题,金属材料内部分子的晶相在外力作用下突然发生形变,发生晶相错位,从而导致局部的应力集中,因此很容易被破坏,特别是在管件的焊接上,联通各个防爆容器的关键一般是焊接在防爆容器上的,焊接一般是在高温下进行的,从而会破坏防爆容器的局部强度,造成防爆容器容易发生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够达到较好力学强度的防爆容器壳体及其生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爆容器壳体,包括环壁,所述环壁的一端开口处一体设置有底板,所述环壁和底板形成容纳电气设备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壁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与空腔导通的导通孔,所述凸台相对环壁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焊接焊接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焊接管道过程中,直接将管道焊接在焊接面上,这样就避免了直接焊接在环壁上,环壁上本身是弧形的,因此还需要将管件切成贴合弧形环壁的形状,对精度要求较高,而通过本发则能够直接焊接在焊接面上,由于焊接面是一个平面,这样有利于焊接,也不会直接对环壁本身造成高温损伤,同时由于凸台的设置,隔开了焊接处于环壁的距离,因此,保证了环壁本身的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台壁厚与环壁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与环壁一体成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整个壳体的强度更加均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台呈圆台状,所述凸台的下底面位于环壁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圆台状的凸台,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起到一个分力的作用,保证了整个壳体的力学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焊接面上设置有焊接纹。所述焊接纹呈蜂窝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纹的设置,使得焊接过程中熔融的焊接管能够渗入到焊接纹中,这样就可以增加焊接面积,同时由于焊接纹呈蜂窝状,蜂窝状具有天然的稳定性,能够提高整体的焊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中1、环壁;2、底板;3、空腔;4、凸台;5、焊接面;6、焊接纹。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做出进一步说明:
一种防爆容器壳体,包括环壁1,所述环壁1的一端开口处一体设置有底板2,所述环壁1和底板2形成容纳电气设备的空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壁1上设置有凸台4,所述凸台4上设置有与空腔3导通的导通孔,所述凸台4相对环壁1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焊接焊接面5。
在焊接管道过程中,直接将管道焊接在焊接面5上,这样就避免了直接焊接在环壁1上,环壁1上本身是弧形的,因此还需要将管件切成贴合弧形环壁1的形状,对精度要求较高,而通过本发则能够直接焊接在焊接面5上,由于焊接面5是一个平面,这样有利于焊接,也不会直接对环壁1本身造成高温损伤,同时由于凸台4的设置,隔开了焊接处于环壁1的距离,因此,保证了环壁1本身的强度。
所述凸台4壁厚与环壁1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4与环壁1一体成型。
使得整个壳体的强度更加均匀。
所述凸台4呈圆台状,所述凸台4的下底面位于环壁1上。
圆台状的凸台4,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起到一个分力的作用,保证了整个壳体的力学强度。
参照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做出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改进:
所述焊接面5上设置有焊接纹6。所述焊接纹6呈蜂窝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浩雄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浩雄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25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多轮车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行车车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