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机动车发动机传动系统的连接杆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1630.6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0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鸿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7/02 | 分类号: | F16C7/02;F16N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发动机 传动系统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杆,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发动机传动系统的连接杆。
背景技术
机动车中的连接杆一般用于将动能传递,传统的连接杆仅为单纯的在十字杆的两端设置连接两个传动件的大孔和小孔完成传递,且其润滑方式仅为从侧边滴加润滑油实现润滑,在某些工况较差的环境中不能良好的润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发动机传动系统的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机动车发动机传动系统的连接杆,包括十字杆,所述十字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大孔和小孔,所述十字杆内设置有深油孔,所述深油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大孔和所述小孔的内壁连通。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还包括副油孔,所述副油孔设置在所述大孔的内壁上,并与所述深油孔连通。
具体地,所述副油孔的底面为弧面结构,所述副油孔的边缘与所述深油孔连接,且其连接点为所述副油孔的深端。
优选地,所述深油孔的中轴线与所述十字杆的中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用于机动车发动机传动系统的连接杆通过增加深油孔和副油孔最大限度的改善大孔在工作时的润滑状态,减小其与传动件之间的摩擦,并且在不影响拉力强度的情况下即减轻了杆重又为提升了大孔的润滑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机动车发动机传动系统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机动车发动机传动系统的连接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机动车发动机传动系统的连接杆,包括十字杆1,十字杆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大孔12和小孔11,十字杆1内设置有深油孔2和副油孔3,深油孔2的两端分别与大孔12和小孔11的内壁连通,副油孔3设置在大孔12的内壁上,并与深油孔2连通,副油孔3的底面为弧面结构,副油孔3的边缘与深油孔2连接,且其连接点为副油孔3的深端,深油孔2的中轴线与十字杆1的中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用于机动车发动机传动系统的连接杆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在深油孔2内添加润滑油,在连接杆的使用过程中,深油孔2内的润滑用沿孔壁流向大孔12端,并通过副油孔3流出,使其均匀分布在大孔12与传动件之间,实现大孔12与传动件之间的润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鸿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鸿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16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真空吸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