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出租车呼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42641.8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2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桃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桃荣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倪金磊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租车 呼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租车叫车系统,尤其是涉及出租车呼叫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都设有出租车专用候车亭,其位置多数在公交站 牌附近。就目前情况而言,出租车候车亭仅能提供乘客候车、乘客下车、辅 助广告等基本功能。其功能简单,无法为候车的乘客提供一个优质,便捷, 高效的候车环境;目前出租车基本采用沿途招车的营运方式,存在许多不足 之处,主要体现在出租车利用效率低、出租车空驶率高、油耗率高、乘客等 候时间长、偏远地区打车难等问题。
因此,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如何解决市民能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叫到出租 车从而减少等待时间,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出租车空驶率以减少能源消耗、提 高出租车运营效率,对方便市民、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具有较大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出租车呼叫系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一个 或者是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租车呼叫系统,包括出租车车载终端以及设置在候 车点的呼叫端,出租车车载终端与呼叫端通过无线网络方式双向连接,呼叫 端包括站台立柱、设于站台立柱上的第一显示屏、叫车按钮以及价格输入键 盘以及设于站台立柱内部的第一微处理器、无线收发器以及第一存储器,第 一显示屏、叫车按钮、价格输入键盘、无线收发器以及第一存储器均与第一 微处理器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与出租车车载终端通过 无线网络的方式双向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微处理器还电连接有摄像头以及指示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租车车载终端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第二微 处理器、计价器、4G通讯模块、GPS定位器、第二存储器,壳体上设有第二 显示屏,计价器、第二显示屏、4G通讯模块、GPS定位器以及第二存储器均 与第二微处理器电连接,4G通讯模块与无线收发器以无线网络的方式通信连 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令空乘出租车快速到达,节省乘客的叫车时 间,也解决了老人与小孩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叫车的难题,增加价格输入器, 通过加价,增加司机出车的积极性,解决了偏远地区打车难的问题,由于呼 叫端点的设置比较固定,杜绝了出租汽车的乱停乱放,在提升城市文明的同 时也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出租车呼叫系统的呼叫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租车呼叫系统的出租车车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租车呼叫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出租车呼叫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 实用新型作详细介绍:
如图1、2以及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租车呼叫系统,包括出租车 车载终端1、设置在候车点的呼叫端2以及移动终端3,出租车车载终端1 与呼叫端2以及移动终端3通过无线网络方式双向连接。
呼叫端2包括站台立柱21、设于站台立柱21上的第一显示屏22、叫车 按钮23以及价格输入键盘24以及设于站台立柱21内部的第一微处理器25、 无线收发器26、第一存储器27,第一显示屏22、叫车按钮23以及价格输入 键盘24均与第一微处理器25电连接,第一微处理器25还电连接有摄像头2 8以及指示灯29。站台立柱21上设有硬币兑换机20,站台立柱21顶端设有 顶棚211,顶棚211的四周沿设有指示灯29,顶棚211上覆盖有太阳能板21 2,在不通电的地方可加装太阳能板212用于给呼叫端供电。第一显示屏22 用于显示附近空乘的出租车相关信息和及其距离信息,在乘客使用加价打车 时作为功能显示器;叫车按钮23用于按压发出需要出租车的信息;价格输入 键盘24上设有十个数字按键,用于输入加价的数额,无线收发器26用于向 出租车车载终端1发出打车请求信号;第一存储器27用于存储有该呼叫端2 的位置坐标;摄像头28用于对需要招出租车的市民进行摄像;指示灯29为 LED灯组,LED灯组中包含工作状态灯以及照明灯,用于显示该呼叫端的工作 状态以及为该呼叫端提供标志,LED灯组中的工作状态灯正常工作则显示绿 色,设备故障时显示为红色,当夜间或者光线较暗时,LED灯组中的照明灯 会自动点亮,令出租车司机更容易找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桃荣,未经王桃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26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递车危险预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红外中转系统射频模块布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