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级鞋底打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4326.0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5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晓 |
主分类号: | A43D8/34 | 分类号: | A43D8/34;B24B19/00;B24B27/00;B24B55/06;B24B41/00;B24B4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级 鞋底 打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鞋上胶机械改进,特别是一种二级鞋底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我们平常生活穿 着的鞋,为达到更好的立体效果,让鞋底看上去会更有档次,需要对鞋底上沿外周进行打 磨,使其形成一定角度,目前,在对鞋底进行打磨的过程中,只能使用砂轮手工打磨,存在以 下的不足:由于是用砂轮手工打磨,鞋底的打磨尺寸很难把握一致,常常会出现打出的整支 鞋底边缘的尺寸不一致的情况;打磨的鞋底部位不是平行的打磨,而是要让鞋底外周边缘 与鞋底平面形成一定角度,打出来有一定的角度,故产品的报废率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二级鞋底打磨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二级鞋底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 作台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工作台前表面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内设有一级打磨单元,所述工 作台上设有供给单元,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二级打磨单元和可沿横梁 长度方向运动的抓取运送单元,所述供给单元是由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圆盘、设置在空腔结 构内且旋转端与圆盘固定连接的一号旋转电机、设置在圆盘上表面的锥形凹槽、设置在锥 形凹槽内侧表面上多个夹持机构、设置在横梁上的二号旋转电机、插装在二号旋转电机旋 转端,且用以拨动夹持机构的凸轮、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红外发生器和设置在夹持机构上的 红外接收器共同构成的,所述横梁上设有与其相对接的环形梁,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一级打磨单元、二级打磨单元、抓取运送单元、一号旋转电机、二号旋转 电机、夹持机构和红外发生器电性连接。
所述一级打磨单元是由设置在滑轨内的电动小车、设置在电动小车上的活铰大 套、与活铰大套下端固定连接的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的三号旋转电机、与三号旋转 电机旋转端固定连接并向上伸入活铰大套内的旋转轴、固定套装在旋转轴上的砂轮固定套 和固定安装在砂轮固定套上端的主砂轮共同构成的。
所述二级打磨单元是由设置在横梁上的连杆、设置在连杆下端的固定座、设置在 固定座上的四号旋转电机和设置在四号旋转电机旋转端的辅助砂轮共同构成的。
所述抓取运送单元是由设置在横梁上,且可沿其长度方向运动的气阀箱、设置在 气阀箱上的连接臂和设置在连接臂上用以夹取鞋子的机械爪共同构成的。
所述夹持机构是由分别与圆盘上表面边缘处活动连接的驱动夹柄和从动夹柄、设 置在驱动夹柄尾端上的弧形拨杆、两端分别与驱动夹柄和从动夹柄固定连接的复位弹簧、 分别设置在驱动夹柄和从动夹柄首端的波浪式山形夹头共同构成的。
所述红外接收器设置在驱动夹柄下表面上。
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与空腔结构内部相连通的多个排屑孔。
所述空腔结构内设有位于多个排屑孔正下方的集屑筒。
所述主砂轮的直径为辅助砂轮半径的2-3倍。
所述多个夹持机构等角度设置在锥形凹槽的侧表面上,所述多个夹持机构的数量 为10-15个。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二级鞋底打磨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拆装挡 杆,可根据工艺要求更换不同倾斜角度的打磨轮,能够保证产品的一致性,提高了工作效 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二级鞋底打磨装置的右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二级鞋底打磨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二级鞋底打磨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工作台;2、横梁;3、圆盘;4、一号旋转电机;5、二号旋转电机;6、凸轮;7、红 外发生器;8、红外接收器;9、环形梁;10、控制器;11、电动小车;12、活铰大套;13、固定板; 14、三号旋转电机;15、旋转轴;16、砂轮固定套;17、主砂轮;18、连杆;19、固定座;20、四号旋 转电机;21、辅助砂轮;22、气阀箱;23、连接臂;24、机械爪;25、驱动夹柄;26、从动夹柄;27、 弧形拨杆;28、复位弹簧;29、波浪式山形夹头;30、排屑孔;31、集屑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晓,未经王晓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43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