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8头连续退火小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9838.1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4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东方电工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郭霞 |
地址: | 618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退火 小拉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线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8头连续退火 小拉机。
背景技术
铜线是制作电线电缆的主要材料,而电线电缆广泛应用于电力、通讯、铁 路、汽车、建筑、家电等行业。由于对电线电缆的性能要求各不相同,自然对 铜线的加工要求也各有差异。在对其加工工序中,铜线的拉制和退火工序尤为 重要。铜线经过拉制后其内部晶粒碎化、晶格畸变,存在着较大的残余内应力, 其组织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硬化状态。为了消除残余应力,改善组织结构,提高 线材的综合性能,为此必须进行热处理。这种热处理先将铜线预热到200-350℃, 用来消除残余内应力,达到改善电化学性能的目的,再将铜线加热到500-600℃ 进行结晶退火,以消除加工硬化,提高铜线的塑性和韧性。最后让铜线经过冷 却箱中的低温乳化液加速其冷却过程。
在实际电线电缆生产工艺中,拉制工艺与退火工艺是相邻的两道工序。拉 丝机通过不同线径的模具将铜线拉制成符合要求的铜线。拉制过程中,铜线的 出线盘和收线盘都在同时高速旋转,带动铜线快速移动。所谓连续退火,就是 在拉丝机的拉制装置与收线装置之间插入退火装置,使得铜线边通过边退火。
现阶段很多电线电缆工厂对铜导线退火的性能控制大多还是凭借生产过程 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估计得到,而这种经验估计有一定的偶然性,当某个影响铜 线退火温度的因素发生变化时,人工很难在短时间里判断出来,且做出调整也 需要很长时的反复实验,不仅浪费线材而且影响生产效率。为了改变这种凭经 验工作而无科学数据依据的状态,所以有必要得到各因素对铜线退火温度影响 的精确数据,为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各种退火温度波动时进行的单因素或多因 素同步调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8头连续退火小拉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8头连续退火小拉 机,包括小拉机本体和PAC电气控制器,所述PAC电气控制器安装在小拉机本 体右侧的上端,所述小拉机本体的内部设有退火装置,所述退火装置包括放线 盘、导线轮组、退火管、冷却箱和收线盘,所述放线盘与导线轮组之间的放线 线路上设有第一红外测温仪,所述第一红外测温仪通过导线与PAC电气控制器 电性连接,所述退火管设置在冷却箱的上端,所述退火管通过导线与PAC电气 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退火管的侧面设有第二红外测温仪,所述第二红外测温 仪通过导线与PAC电气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收线盘设置在冷却箱的右侧,所 述收线盘与冷却箱之间的导线轮组的收线线路上设有第三红外测温仪,所述第 三红外测温仪通过导线与PAC电气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PAC电气控制器内设有超低限温度报警显示模块、退火温度 显示模块、温差计算模块和控制信号模块。
优选的,所述PAC电气控制器的顶部设有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8头连续退火小拉机,与传统的8头连续 退火小拉机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红外测温仪、第二红外测温仪和第三红 外测温仪能够检测可以人工选择电流或电压输出,考虑到操作台距离拉丝机的 距离大概有4-5m,在长距离传输的情况下会产生压降,从而影响测量精度,而 电流输出就不用考虑压降的问题,能够减少测量误差,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红外 测温仪都设定为电流输出的方式,在进行最大值比较之前,通过芯片将其转换 为对应的电压值;因此,本实用新型新的输入量可以反映当退火温度发生变化 的时候对应等效拉丝速度变化的情况,控制系统可以及时地反映退火温度的变 化并调节退火电压,避免铜线退火不足或者过度退火,从而提高铜线退火的良 品率,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实现铜线的在线连续退火,退火周期较短,能够实 现退火电压对退火速度的自动跟踪,并且退火出来的导体柔软度比较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退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小拉机本体、2退火装置、3放线盘、4第一红外测温仪、5导线轮 组、6退火管、7第二红外测温仪、8冷却箱、9第三红外测温仪、10收线盘、 11PAC电气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东方电工控制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德阳东方电工控制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98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构紧凑的机动车发动机
- 下一篇:单井远程控制开关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