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宿主细胞靶点的抗乙肝模型建立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71843.0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5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伍义行;张昺燚;关荣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85 | 分类号: | C12N15/85;C12Q1/686;G01N33/5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靶点 血红素加氧酶 乙肝病毒蛋白 宿主细胞 抗乙肝病毒药物 人血红素加氧酶 肝炎发病机制 肝细胞表达 创新药物 模型建立 评价模型 体外模型 药物治疗 基因 靶向 构建 研发 应用 转入 研究 | ||
1.一种新型抗乙肝病毒(HBV)药物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模型构建程序及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宿主细胞成分为靶点,构建特异性高、相关性强的抗乙肝体外模型及其在肝病机制研究和抗肝炎药物评价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靶点为来源于肝细胞的血红素加氧酶-1(HO-1)。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用靶点包括HO-1蛋白与HBV蛋白的相互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染细胞为人正常组织来源的肝细胞如HL-7702细胞。
5.根据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载体构建方法为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技术。
6.根据权利要求1和5所述的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BiFC技术为将人HO-1基因、HBV蛋白基因以及荧光蛋白两个非荧光互补片段构建在单一载体或者不同载体上转染细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荧光检测方法为荧光显微镜及其相关软件分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O-1表达检测方法为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型评价标准为荧光强度发生改变,HO-1表达量升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构建的模型具有高特异性和良好的相关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718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