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旋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9812.1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6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商宝钢;陈于;苏俊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8/26 | 分类号: | F04C28/26;F04C18/02;F04C29/12;F04C2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成新 |
地址: | 3017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旋压缩机 静涡旋盘 旁通孔 控制阀 端板 阀芯 排气压力 吸气压力 滑动 阀芯腔 排出口 中心部 缸体 动涡旋盘 自我调节 吸入腔 压缩腔 排出 连通 压缩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涡旋压缩机,涡旋压缩机包括:吸入腔;静涡旋盘;动涡旋盘;排出口,形成在静涡旋盘的端板的中心部用于排出压缩后的介质;旁通孔,从静涡旋盘的端板的中心部向第一径向外侧和第二径向外侧排列且形成在静涡旋盘的端板中,用于连通压缩腔与排出口;至少一对控制阀,每一个控制阀包括:具有阀芯腔的缸体,以及阀芯,阀芯能够在缸体的阀芯腔中滑动,每一个控制阀构造为阀芯随着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的变化而滑动,以控制旁通孔的打开或关闭和/或控制旁通孔中的打开或关闭的旁通孔的数量。例如,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可以实现设计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始终根据应用工况自我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制冷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通常,涡旋压缩机的设计容积比固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由此,例如,可以改变涡旋压缩机的设计容积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包括:吸入腔,用于吸入介质;静涡旋盘,具有端板和从端板伸出的固定涡旋卷;动涡旋盘,具有动涡旋卷,动涡旋卷和固定涡旋卷配合形成用于压缩介质的压缩腔;排出口,形成在静涡旋盘的端板的中心部用于排出压缩后的介质;旁通孔,从静涡旋盘的端板的中心部向静涡旋盘的端板的第一径向外侧和第二径向外侧排列并且形成在静涡旋盘的端板中,用于连通所述压缩腔与所述排出口;至少一对控制阀,每一个控制阀包括:具有阀芯腔的缸体,以及阀芯,阀芯能够在缸体的阀芯腔中滑动,其中每一个控制阀构造为阀芯随着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的变化而滑动,以控制旁通孔的打开或关闭和/或控制旁通孔中的打开或关闭的旁通孔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个控制阀构造为控制一个旁通孔,且当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增加时阀芯滑动以关闭所述一个旁通孔,并且当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减小时阀芯滑动以打开所述一个旁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个控制阀构造为控制多个旁通孔,且随着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增加而使得阀芯滑动而关闭多个旁通孔中的更多的旁通孔,且随着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降低而使得阀芯滑动而打开多个旁通孔中的更多的旁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旁通孔设置为在压缩过程中每一个压缩腔始终与至少一个旁通孔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随着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增加,阀芯分别从第一径向外侧和第二径向外侧向静涡旋盘的端板的中心部侧移动,以关闭多个旁通孔中的更多的旁通孔,且随着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降低,阀芯分别从静涡旋盘的端板的中心部侧向第一径向外侧和第二径向外侧移动,以打开多个旁通孔中的更多的旁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旁通孔通过缸体的阀芯腔与排出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涡旋压缩机还包括:反转旁通孔,反转旁通孔形成在静涡旋盘的端板中,并且当压缩机反转时,阀芯移动而打开反转旁通孔,以连通吸入腔和排出口。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个控制阀还包括与阀芯连接的活塞,缸体还具有活塞腔,活塞能够在活塞腔中滑动,活塞腔与阀芯腔连通,且阀芯腔在静涡旋盘的端板的中心部侧,而活塞腔分别在第一径向外侧和第二径向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阀芯腔的朝向静涡旋盘的端板的中心部侧的端部与排出口连通,活塞腔的分别朝向第一径向外侧和第二径向外侧的端部与排出口连通,活塞腔的在活塞的朝向静涡旋盘的端板的中心部侧的空间与吸入腔连通;且控制阀还包括设置在活塞腔的空间内的螺旋弹簧,用于分别向第一径向外侧和第二径向外侧推动活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未经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98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 下一篇:减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