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货车保温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68239.2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9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牟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B60H1/00;B60P3/20;B62D3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4 | 代理人: | 魏鹏 |
地址: | 402246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货车 保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温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货车保温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由于电商的发展,长途运输越来越多,许多物品在运输过程中都需要保温储存,防止变质,现在许多长途运输车为了满足各种物品运输的需求,车厢都设计成保温车厢,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冷藏运输的产品,还需要加装制冷设备。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货车的制冷设备多采用车辆自带制冷设备,制冷效果差,而且制冷出现故障也不能及时察觉。可见现有技术存在着制冷效果差,制冷系统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察觉,从而导致产品保存不当出现质量问题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制冷效果差,制冷系统出现故障时不能直接察觉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货车保温系统,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货车保温系统包括车厢厢体、温度传感器、制冷装置、电气柜、报警装置。所述车厢厢体包括保温材料和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为两层,分别包裹在保温材料的内层、外层;所述车厢厢体内部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蓄冷条,所述蓄冷条连接制冷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车厢厢体内侧顶部;所述制冷装置与所述电气柜设置于厢体前部靠近驾驶室,所述制冷装置一端与所述电气柜连接,一端连接蓄冷条;所述报警装置连接温度传感器并设置于驾驶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装置连接有制冷发动机。
进一步的,所述电气柜包括蓄电池和控制器,连接制冷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蓄冷条内封装有蓄冷剂。
进一步的,所述蓄冷剂为氯化铵与氯化钠混合水溶液。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材料为聚氨酯泡沫、聚苯乙烯泡沫、酚醛树脂泡沫。
本发明一种货车保温系统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车厢厢体为保温材料,且保温材料为聚氨酯泡沫、聚苯乙烯泡沫、酚醛树脂泡沫均为耐火材料,保温、耐火性能好。2)安装有报警装置,在制冷装置出现故障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报警,能随时掌握制冷装置的运行状况及车厢内部的温度状况,防止因为车厢内温度升高而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3)独立的制冷装置,制冷效果更好,蓄冷剂能够保证在制冷失效一段时间内车厢内部的温度不会大幅上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一种货车保温系统的剖视图。
附图中,1为保温材料,2为金属板、3为电气柜,4为制冷装置,5为温度传感器,6为蓄冷条,7为报警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货车保温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一种货车保温系统包括车厢厢体、温度传感器5、制冷装置4、电气柜3、报警装置7。所述车厢厢体包括保温材料1和金属板2,所述金属板2为两层,分别包裹在保温材料1的内层、外层;所述车厢厢体内部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蓄冷条6,所述蓄冷条6连接制冷装置4;所述温度传感器5设置于车厢厢体内侧顶部;所述制冷装置4与所述电气柜3设置于厢体前部靠近驾驶室,所述制冷装置4一端与所述电气柜3连接,一端连接蓄冷条6。车厢厢体外面包裹金属板2,使车厢具有一定的刚度能够承受一定的外压而不发生塑性变形。
为了能随时监测货车制冷装置4的运行情况,保证货车车厢内温度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所述货车保温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7,所述报警装置7连接温度传感器5并设置于驾驶室内。
为了提高车厢的制冷效果,所述制冷装置4连接有制冷发动机。
所述电气柜3包括蓄电池和控制器,连接制冷装置4。通过电气柜3向制冷装置4输送电源,保证制冷装置4的运行;控制器连接蓄电池、制冷装置、温度传感器等设备,保证保温系统的正常运行。
所述蓄冷条6内封装有蓄冷剂。所述蓄冷剂为氯化铵与氯化钠混合水溶液。蓄冷剂的使用能够保证在制冷失效一段时间内车厢内部的温度不会大幅上升。
所述保温材料1为聚氨酯泡沫、聚苯乙烯泡沫、酚醛树脂泡沫。上述保温材料1的保温效果都很好,且都是耐火材料,保温材料1在保证保温效果的同时,其厚度为50mm左右,降低能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82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微网并网发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公交车空调出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