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阵列基板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7895.2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2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许承郁;田商益;尹奎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5 | 分类号: | G02F1/1345;G09G3/36;H01L27/32;G09G3/32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 包括 显示装置 | ||
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如果有源区具有弯曲角部,则包括配置成补偿寄生电容的补偿单元。而且,被配置成与有源区的角部交叠的多条数据线,按照在数据线之间具有不同宽度的方式设置。因此,可以减小设置成与有源区的角部交叠的每条栅极线或数据线的寄生电容差异,也可以减小数据线之间的电阻差异。因此,在每条栅极线或数据线中,经由多条栅极线或数据线传送的信号的延迟程度相似,由此在显示图像中不会发生缺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5年12月3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5-0191139号的优先权,通过参考将该专利申请全部内容结合在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更特别地,涉及阵列基板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尽管本公开适合于大范围应用,但是其特别适合于补偿栅极线和数据线之间的寄生电容和数据线的电阻,以便提高具有曲线形状角部的显示装置的图像质量。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等各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发展,增加了对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平板显示(FPD)装置的需求。
积极地研发了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场发射显示器(FE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作为平板显示(FPD)装置。
诸如LCD装置和OLED装置的显示装置包括具有薄膜晶体管(TFT)作为重要部件的阵列基板。具体地,LCD装置包括阵列基板、面对阵列基板的滤色基板和形成在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层。OLED装置包括阵列基板和形成在阵列基板上的发光层。
阵列基板包括多条线和用于将多条线连接到驱动电路的多个链接线。将参考附图于下文中描述现有技术阵列的基板。
图1是现有技术阵列基板的示意性平面图。
在阵列基板1上,多个像素2由彼此交叉的多条栅极线GL和多条数据线DL限定。像素电极3和公共电极4被设置在多个像素2中的每一个上。阵列基板1包括转换外部输入的电压且输出多个电源电压的电源单元(未示出)和将电源单元的公共电压Vcom提供至公共电极4的公共电压线5。而且,阵列基板1包括显示图像的有源区AA和设置栅极驱动电路单元11和数据焊盘13的非有源区NA。
数据驱动电路单元(未示出)可设置在印刷电路板(PCB)上或者膜上芯片(COF)上,且经由柔性印刷电路(FPC)连接到数据焊盘13。数据焊盘13经由数据链接线14连接至数据线DL。数据驱动电路单元经由数据焊盘13和数据链接线14将数据电压提供至数据线DL。
栅极驱动电路单元(即面内栅极)11顺序提供用于导通形成在每个像素上的薄膜晶体管(TFT)的扫描信号(栅极驱动信号)至多条栅极线中的每一条。由此,顺序驱动阵列基板1上的像素。为此,栅极驱动电路单元11包括多个电路块12,每一个电路块12都包括移位寄存器和被构造成将移位寄存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适合于驱动TFT的摆动宽度的电平移位器。此处,采用了面内栅极(GIP)型显示装置,在GIP型显示装置中,使用非晶硅(a-Si)的薄膜晶体管(TFT)设置在下部基板1(或阵列基板)上且栅极驱动电路单元11集成到显示面板中,即栅极驱动电路单元11嵌入到显示面板中。这种情况下,可以以GIP方式将栅极驱动电路单元11设置在阵列基板的非有源区NA的左侧和右侧。
与包括如图1中所示的矩形屏幕的显示装置不同,正在研究屏幕具有弯曲角部的显示装置以获得不同设计。与具有矩形屏幕的显示装置不同,在屏幕具有弯曲角部的显示装置中,特别是GIP型显示装置中,栅极驱动电路单元的电路块被设置成对应于阵列基板每个角部的弯曲形状。因此,在分别设置于屏幕具有弯曲角部的显示装置的多条栅极线上的像素的数量上存在变化,且会引起寄生电容差异。而且,与具有矩形屏幕的显示装置不同,在屏幕具有弯曲角部的显示装置中,设置在阵列基板每个角部的数据线具有不同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显示有限公司,未经乐金显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78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搁脚及摩托车
- 下一篇:可全方位运动的独轮车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