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放空系统中油气排放管用熄火方法及其熄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56341.0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7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邱少华;陈永涛;段凤江;罗子良;鲍秀丽;肖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中远船务(启东)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22 | 分类号: | B65D90/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 代理人: | 郭栋梁 |
地址: | 226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空 系统 油气 排放 管用 熄火 方法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具体涉及冷放空系统,尤其涉及冷放空系统中油气排放管用熄火方法及其熄火系统。
背景技术
FPSO(即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是对开采的石油进行油气分离、处理含油污水、动力发电、供热、原油产品的储存和运输,集人员居住与生产指挥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大型海上石油生产基地,由于其优越的原油处理能力以及功能多样性,受到了海洋油气市场的青睐。其中,FPSO上设有冷放空(cold vent)系统,冷放空系统是指FPSO上不被点燃的油气的排放系统,比如油舱透气系统等。按照《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要求,此类系统排放点的位置距离火源或者可能制造出火源的设备及舱室的空气吸入口至少10m。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要结合项目本身的结构特点,及考虑工作海域的地理环境(比如风速、风向、温度等)对大流量的排放系统做扩散分析,以确保释放出的油气不会被点然。即便如此,在海洋中作业时还要考虑一些导致冷放空系统点燃的不可控因素,比如雷电、静电、火炬油滴产生的“火雨”等。
目前,对于灭火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降低温度,一种是降低氧气含量。而对于FPSO而言,由于冷放空系统采用的是倾斜向上的油气排放管来排放需要冷放空的油气,且油气排放管的长度较长,一般可到达十几米以上,且管内一直有向外流通的油气,极大地增加了灭火的难度。目前,在FPSO上主要采用油气检测系统报警与平台运行紧急切断系统两者配合方式来熄灭被点燃的冷放空系统,但这样会影响冷放空系统的使用以及增加对冷放空系统的损害。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冷放空系统中油气排放管用熄火方法及其熄火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放空系统中油气排放管用熄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油气排放管的安全状态信息为着火时,启动阻燃气体供应装置向油气排放管排入第一阻燃气体进行熄火处理,其中第一阻燃气体通过输气管输送至油气排放管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熄火系统,包括用于排出第一阻燃气体的阻燃气体供给装置和输气管,输气管上分别包括与阻燃气体供给装置连通的进气口,以及用于与油气排放管连通的出气口。
本发明提供的冷放空系统中油气排放管用熄火方法及其熄火系统,在油气排放管出现着火时,通过阻燃气体供给装置输出第一阻燃气体,第一阻燃气体通过输气管输送至冷放空系统中的油气排放管中,使得第一阻燃气体与油气排放管中的油气(主要为碳氢化合物)有效地混合,从而稀释了油气中氧气的含量,从而使得油气排放管中被点燃的油气气体逐渐熄灭,实现了熄火的目的,也提高了冷放空系统的使用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熄火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一种熄火系统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油气排放管的安全状态信息为着火时,启动阻燃气体供应装置向油气排放管排入第一阻燃气体进行熄火处理,其中第一阻燃气体通过输气管输送至油气排放管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油气排放管中出现着火现象时,通过启动阻燃气体供应装置向油气排放管排入第一阻燃气体进行熄火处理。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阻燃气体与油气混合以形成混合气体,进而实现稀释原油气中的氧气含量,以达到逐渐熄灭被点燃的油气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灭火操作的安全性,且灭火效果明显以及成本低。
优选地,在启动阻燃气体供应装置向油气排放管排入第一阻燃气体进行熄火处理之前,还包括:获取油气排放管是否着火的安全状态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中远船务(启东)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中远船务(启东)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63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震高强度中型散装容器
- 下一篇:储罐油气回收安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