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煤烟气深度冷却时碱硫吸收低温腐蚀防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5350.8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1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赵钦新;马信;焦健;陈晓露;王云刚;梁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81;B01D53/50;B01D53/4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烟气 深度 冷却 时碱硫 吸收 低温 腐蚀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烟气深度冷却时碱硫吸收低温腐蚀防控方法,该方法根据公式计算碱硫比CA/S和流场不均匀累积系数M的值;碱硫比从质的概念上,揭示了碱硫吸收的机理,控制碱硫比只是实现烟气中灰吸收SO3或H2SO4的必要条件;流场不均匀累积系数表征流场不均匀性的累积过程,反映灰吸收SO3/H2SO4(g)/H2SO4(l)的充分条件;控制碱硫比大于临界值0.5,并使不均匀累积系数控制在15~30范围内,即可实现灰颗粒对SO3/H2SO4(g)/H2SO4(l)的高效吸收,显著降低烟气深度冷却器的低温腐蚀速率,并在后续静电除尘器中实现酸灰协同脱除;本发明突破了国外提出的灰硫比单一判别指标,首次提出了通过控制碱硫比和流场不均匀累积系数实现烟气深度冷却器腐蚀防控的双判据评价方法及指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尘烟气深度冷却器中气液固碱硫吸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煤烟气深度冷却时碱硫吸收低温腐蚀防控方法。
背景技术
燃煤电厂每年消耗我国煤炭总量的50%,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主力。《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指出,到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力争实现超低排放(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SO2、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全国有条件的新建燃煤发电机组达到超低排放水平。烟气深度冷却技术是实现燃煤电厂节能减排和超低排放的关键技术,其核心是将进入静电除尘器的烟气温度降低至硫酸露点温度,深度回收烟气余热,同时促进灰颗粒和SO3或H2SO4发生气液固碱硫吸收,从而实现烟气深度冷却器低温腐蚀可控。
当烟气深度冷却到硫酸露点及以下时,若烟气中的灰颗粒和SO3或H2SO4能够实现高效的气液固碱硫吸收,即可实现低温腐蚀可控。一般认为SO3与水蒸气结合的过程在较高温度下就已经开始进行,烟气经过空气预热器后温度骤降,几乎全部SO3冷却转化成气态的H2SO4。烟气经过深度冷却继续下降至烟气酸露点附近时,气态的H2SO4开始冷凝形成液态硫酸。SO3或H2SO4与灰颗粒的结合过程一般认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物理性的吸附,一种是灰颗粒中碱性成分的中和。物理性的吸附作用受灰颗粒表面积、孔结构、孔隙大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SO3/H2SO4(g)/H2SO4(l)的吸收起决定作用的为灰颗粒中的碱性成分,主要为碱金属氧化物(如Na2O、K2O等)和碱土金属氧化物(如CaO、MgO等),这些碱性成分在较高的温度下开始对SO3/H2SO4(g)/H2SO4(l)具有吸收作用,在烟气温度降低至酸露点附近及以下时,与H2SO4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灰颗粒吸收SO3或H2SO4之后,比电阻降低,表面粘性增加,小颗粒聚集凝并成大颗粒,随后的静电除尘器中实现脱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53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雾式点胶阀
- 下一篇:一种新型鞋面全自动上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