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阵列式点线发光装置及其交互系统、交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4255.6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8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谭登峰;池泉;邱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仁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8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阵列 点线 发光 装置 及其 交互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阵列式点线发光装置的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屏幕、多个阵列式点线发光装置、多个探测器、多个设备端、服务器、客户端和图像处理器,其中:
多个阵列式点线发光装置固定设置在大屏幕的上方,用来给大屏幕提供红外光幕;
多个探测器设置在大屏幕的上方,用来探测各自负责区域的大屏幕上的手触图像信息并将探测到的手触图像信息发送给图像处理器;
多个设备端,用来接收各自探测器获取的手触图像信息,进行图像处理之后生成区域触控信息;
客户端,用来接收所述服务器的触控信息,根据所述触控信息调动对应的动作响应;
图像处理器,用来接收所述客户端的触控信息发送给大屏幕实现显示;
所述阵列式点线发光装置包括:多个并排排列的激光二极管模组和固定所述多个激光二极管模组的机械构件,其中所述多个激光二极管模组中的每一个激光二极管模组都包括激光二极管和设置在所述激光模组前端的聚焦准直镜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阵列式点线发光装置的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激光二极管模组中的每一个激光二极管都采用TO18封装,直径为5.6mm的激光二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阵列式点线发光装置的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激光二极管模组的两两激光二极管模组之间的距离为6-8mm。
4.一种基于阵列式点线发光装置的交互方法,所述阵列式点线发光装置包括:多个并排排列的激光二极管模组和固定所述多个激光二极管模组的机械构件,其中所述多个激光二极管模组中的每一个激光二极管模组都包括激光二极管和设置在所述激光模组前端的聚焦准直镜片,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设置多个阵列式点线发光装置在大屏幕的上方;
S12:用户手触大屏幕;
S13:多个探测器获取各自负责区域的手触图像信息;
S14:多个设备端获取各自负责区域的手触图像信息,进行图像处理之后生成区域触控信息;
S15:服务器接收多个区域的触控信息并进行融合,生成大屏幕的触控信息;
S16:客户端接收所述服务器的触控信息,根据所述触控信息调动对应的动作响应;
S17:图像处理器接收所述客户端的触控信息发送给大屏幕实现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阵列式点线发光装置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激光二极管模组中的每一个激光二极管都采用TO18封装,直径为5.6mm的激光二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阵列式点线发光装置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激光二极管模组的两两激光二极管模组之间的距离为6-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仁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仁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425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