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绳传动无级变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50986.3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6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渝 |
主分类号: | F16H9/22 | 分类号: | F16H9/22;F16H9/08;F16H7/12;F16H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21 重庆市江北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从动锥轮 主动锥轮 传动绳 无级变速器 变速 换档机构 张紧机构 绳传动 锥头 动力传递效率 平行并列设置 传动效率高 调速方便 环形传动 技术效果 输出轴 无动力 传动 打滑 轮轴 绳套 外圆 相向 种绳 锥度 锥轮 缠绕 | ||
为解决现有技术CVT存在的会因“打滑”而降低动力传递效率和因使用了“液压变速”而损失了动力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绳传动无级变速器。包括主动锥轮、从动锥轮、传动绳、传动绳张紧机构、传动绳调节机构和换档机构;所述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的锥度相同且锥头相向、轴平行并列设置,环形传动绳套装缠绕在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的外圆;在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之间设置有传动绳张紧机构,在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轴向设置有传动绳调节机构,并且,在从动锥轮输出轴处设置有换档机构;所述锥头是指锥轮直径较小的一端。本发明绳传动无级变速器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传动效率高,调速方便,变速过程无动力损失,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绳传动无级变速器。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及排放日趋严格,无级变速器CVT的大量运用也越来越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现有技术CVT主要包括主动轮组、从动轮组、金属带和液压泵等基本部件。金属带由两束金属环和几百个金属片构成,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都由可动盘和固定盘组成,与油缸靠近的一侧带轮可以在轴上滑动,另一侧则固定。可动盘与固定盘都是锥面结构,它们的锥面形成V型槽来与V型金属传动带啮合。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首先传递到CVT的主动轮,然后通过V型传动带传递到从动轮,最后经减速器、差速器传递给车轮来驱动汽车。工作时通过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可动盘作轴向移动来改变主动轮、从动轮锥面与V型传动带啮合的工作半径,从而改变传动比。可动盘的轴向移动量是由驾驶者根据需要通过控制系统调节主动轮、从动轮液压泵油缸压力来实现的。由于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工作半径可以实现连续调节,从而实现了无级变速。CVT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和零件少等优点,与自动变速器AT比较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油耗较低。但CVT的缺点也是明显的,CVT的动力传递会因“打滑”而降低效率,也会因使用了“液压变速”而损失了动力。对钢带传递型CVT而言,实际轮边传递效率值50%--71%。显然,现有技术CVT存在着会因“打滑”而降低动力传递效率和因使用了“液压变速”而损失了动力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CVT存在的会因“打滑”而降低动力传递效率和因使用了“液压变速”而损失了动力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绳传动无级变速器。
本发明绳传动无级变速器,包括,主动锥轮、从动锥轮、传动绳、传动绳张紧机构、传动绳调节机构和换档机构;所述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的锥度相同且锥头相向、轴平行并列设置,环形传动绳套装缠绕在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的外圆;在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之间设置有传动绳张紧机构,在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轴向设置有传动绳调节机构,并且,在从动锥轮输出轴处设置有换档机构;所述锥头是指锥轮直径较小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绳调节机构包括短丝杆、长丝杆、滑块、导轮、主动齿轮、驱动齿轮和电机;所述短丝杆为二组且旋向相反,每组包括若干根,分别设置在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外圆周上且丝杆的轴线与锥面平行;每根短丝杆上螺旋套装有滑块,所述导轮铰接在滑块上;在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的锥尾设置有锥度大齿轮,在短丝杆靠近锥度大齿轮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与锥度大齿轮啮合的锥度小齿轮;所述长丝杆为二根且旋向相反,分别设置在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的轴心线组成的平面上且长丝杆的轴线分别与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的锥面平行;在长丝杆上螺旋套装有传动绳张紧机构的张紧支架;在长丝杆靠近锥度大齿轮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与锥度大齿轮啮合的锥度小齿轮,在长丝杆的端头分别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同时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轮与电机驱动轴固定连接;并且,所有导轮均设置在与主动锥轮或从动锥轮轴线垂直的同一横截面上,其外圆设置有与传动绳相匹配的弧形槽,且通过弧形槽压装在传动绳外侧;其中,所述锥尾是指锥轮直径较大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渝,未经杨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09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距离皮带传动支撑导向装置
- 下一篇:万向铰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