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未拉伸聚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9060.2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93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钱昌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铭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15/085;B65D65/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5638 广东省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伸 聚乙烯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用薄膜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未拉伸聚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塑料复合材料与单一组合材料相比,往往具有更加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因此运用更加普遍化。熟食包装、冷冻食品包装、真空包装等都需要大量的复合薄膜包装材料。但是,目前的复合薄膜包装材料还是会经常出现透湿率较偏高,透气性偏高,强度不够大,并且热封端口脆弱,经常出现漏气等情况,对食品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未拉伸聚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旨在降低包装薄膜材料的透湿性透气性,增加强度,提高热封性,使得开口容易,同时提高热封端口的强度和防护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未拉伸聚乙烯薄膜,其包括五层复合结构,依次分别为热封层、第一中间层、辅助层、第二中间层、电晕层;所述热封层的成份包括高压聚乙烯、线性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开口剂;所述第一中间层和第二中间层制备材料相同,其成份包括高压聚乙烯、低压聚乙烯和茂金属聚乙烯;所述中间层的成份包括高压聚乙烯、线性聚乙烯、低压聚乙烯;所述电晕层成份包括高压聚乙烯、线性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增粘剂。
所述的未拉伸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封层的制造成分质量百分比为:高压聚乙烯20%-50%、线性聚乙烯20%-50%、茂金属聚乙烯20%-50%和用于增加开口的开口剂1%-5%。
所述的未拉伸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的第一中间层和第二中间层制造成分质量百分比为:高压聚乙烯20%-50%、低压聚乙烯20%-50%、茂金属聚乙烯20%-50%。
所述的未拉伸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辅助层制造成分质量百分比为:高压聚乙烯20%-50%、线性聚乙烯30%-60%、低压聚乙烯5%-25%。
所述的未拉伸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电晕层的制造成分质量百分比为:高压聚乙烯20%-70%、线性聚乙烯20%-50%、茂金属聚乙烯20%-70%和增粘剂0.1%-0.2%。
所述的未拉伸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热封层、第一中间层、辅助层、第二中间层和电晕层中各层的厚度比分别为:热封层 20-30%、第一中间层10-25%、辅助层15-25%、第二中间层10-25%、电晕层20-25%。
所述的未拉伸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开口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有机微球形粒子;所述电晕层包含的线性聚乙烯质量百分比为50%。
一种以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的未拉伸聚乙烯薄膜为基础的镀铝基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未拉伸聚乙烯薄膜和铝膜层;所述铝膜层与所述薄膜的电晕层结合。
一种如权1-7任意一项的未拉伸聚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S1. 准备各层组分的原料配料,然后进行加热塑化,使原料融化,再将塑化后的树脂通过挤出机的螺杆向前挤出,按设计好的结构层次经过T型模头进行挤压叠合;
S2. 挤出来的树脂通过T型摸头后,流到主冷辊,由次冷辊冷却成型;
S3. 对成型的薄膜厚度进行检测厚度及控制厚度;
S4.对电晕层进行电晕处理,然后收卷和时效处理。
所述的未拉伸聚乙烯薄膜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1中加热塑化和T型模头的加工温度为165℃-2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铭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铭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90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