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均相氧化混凝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20072.2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8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祥;吴杭航;王昊书;胡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传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5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傅朝栋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反应单元 泥水分离单元 处理机 混凝器 污水 涡流 工艺复杂性 比重差异 充分混合 高效处理 混凝反应 混凝剂罐 内折流板 球阀控制 污水混合 物化污泥 助凝剂罐 混凝剂 酸碱液 助凝剂 混凝 污泥 水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均相氧化混凝器,其主要包括混凝剂罐、助凝剂罐、酸碱液罐、混合反应单元、泥水分离单元和PLC控制器,污水从底部进入混合反应单元,同时向混合反应单元内加入酸(碱)溶液、混凝剂和助凝剂,水流在混合反应单元内折流板的作用下产生涡流,使得药剂与污水混合均匀并充分反应;根据混凝后污泥比重通过调节球阀控制混合后水体从上部还是底部进入泥水分离单元,该处理机可实现在管道内污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和反应,降低了工艺复杂性,并节省反应所需时间;可根据混凝反应产生的物化污泥的比重差异,通过简单调整实现在同一处理机内高效处理多种污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均相氧化混凝器,属于废水物化处理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混凝是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处理工艺,相比于其他物化工艺,如高级氧化、吸附等,因其所需药剂投加量少,操作简便,对废水pH和温度的适应范围广,目前混凝在各种污水处理中担任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作为预处理还是深度处理工艺。然而,混凝工艺也存在其弊端,例如不同的污水种类对于最适混凝药剂的选择大相径庭,而且混凝处理效果也受到药剂投加量的巨大影响,药剂量过低会导致处理效果较差,而药剂量过高则易发生出水色度较高甚至泥水分离效果变差的现象。混凝工艺除了药剂种类及剂量的选择外,最重要的控制参数是反应时间和固液分离时间,通常时间越久,药剂与污水的混合和反应越剧烈,且泥水分离的效果也越好,但是过长的停留时间即意味着混凝处理机或反应池的体积过大,可能会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另外,由于待处理污水的水质的巨大差异,常出现混凝反应后的污泥有的比重大于水有的小于水,因而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于水面。单一处理模式的混凝机往往无法满足多种水质污水的有效处理,从而导致处理效果较差或设备无法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均相氧化混凝器,以解决混凝反应过程药剂与污水混合不均匀或能耗较大,以及单一处理模式无法适应不同性质污水的问题,可用于高效稳定处理多种废水。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均相氧化混凝器,包括混凝剂罐、助凝剂罐、酸碱液罐、混合反应单元、泥水分离单元;所述的混合反应单元的底部设有废水进液口;混合反应单元内设有多级折流板;混凝剂罐、助凝剂罐、酸碱液罐均与混合反应单元经管路连通,且三个罐体在混合反应单元上的进液口依次沿废水流经行程布置,顺序依次为酸碱液罐、混凝剂罐和助凝剂罐;混合反应单元出水分为两条支路,一支路伸入泥水分离单元的上部,另一支路伸入泥水分离单元的下部,且两条支路上均设有控制开断的阀门;泥水分离单元底部设有用于排出单元内底部淤泥的出泥口,顶部设有用于刮除水面浮泥的刮泥装置,上部侧壁设有溢流槽。
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将混合反应单元中的出水管路分为两路,分别通入泥水分离单元的不同部位,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废水性质实时调整混凝后废水的排入位置。当混凝产生的污泥比重较高,可下沉并与水分离时,使混合液从底部进入泥水分离单元;2)当混凝产生的污泥比重较低,可上浮至水体表面从而与水分离时,使混合液从顶部经喇叭口进入泥水分离单元。由此提高泥水分离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混凝剂罐、助凝剂罐、酸碱液罐与混合反应单元之间的管路上均依次设有药剂泵及止回阀。药剂泵用于提供加药动力,而止回阀用于防止回流。
作为优选,伸入泥水分离单元上部的支路末端呈开口朝下的喇叭口。喇叭口可将管道中的液体流速大大降低,防止对沉淀过程中的絮体造成过大的冲击。
作为优选,所述的刮泥装置为在传动电机驱动下沿泥水分离单元顶部液面水平移动的传动皮带,在传动皮带上设有若干橡胶刷作为弹性刮板。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刷可以更好的清扫边缘部位的淤泥,防止出现皮带卡住或者清扫死角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的泥水分离单元内置有超声波泥位计,用于测定单元内淤泥高度。超声波泥位计可与PLC联动,自动控制排泥时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传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传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0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