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体式出租车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18736.1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7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徐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伟明 |
主分类号: | B62D63/02 | 分类号: | B62D63/02;B60K17/00;B60R2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523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出租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体式出租车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分体式出租车。
背景技术
出租车是一种以商业载客运营获利的交通工具,有别于家有轿车,因为每天都会有大量陌生的乘客上下,因此为了出租车司机的安全起见,人为安全因素也应当进出租车的设计当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保护出租车司机人生安全的分体式出租车。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分体式出租车,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所述底盘包括小底盘和大底盘,所述车身包括位于小底盘上方且与小底盘连接的小车身和位于大底盘上方且与大底盘连接的大车身;小底盘包括传动轴、转向系和制动系一,小底盘上还设有第一车轴和第二车轴,第一车轴两端设有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第二车轴两端设有第三车轮、第四车轮,小车身包括位于小车身前端的左发动机舱和位于小车身后端的一驾驶舱,驾驶舱由底部的小底盘、前方的左前挡风玻璃、左侧的左驾驶门板、右侧的右驾驶门板和后方的小后挡风玻璃围闭而成,左驾驶门板和右驾驶门板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侧窗玻璃,左发动机舱内设置有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发动机通过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转向系与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第三车轮和第四车轮动力连接,制动系一包括设置在第一车轮上的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二车轮上的第二制动器、设置在第三车轮上的第三制动器、设置在第四车轮上的第四制动器;大底盘包括制动系二、第三车轴和第四车轴,第三车轴两端设有第五车轮、第六车轮,第四车轴两端设有第七车轮、第八车轮,大车身包括位于大车身前端的右发动机舱、位于大车身中段的第一排乘客舱、第二排乘客舱和位于大车身后段的后备箱,第一排乘客舱由底部的大底盘、前方的右前挡风玻璃、左侧的左副驾驶门板、右侧的右副驾驶门板半包围而成,第一排乘客舱后方是第二排乘客舱,第一排乘客舱与第二排乘客舱相互连通,第二排乘客舱由底部的大底盘、前方的第一批乘客舱、左侧的左乘客门板、右侧的右乘客门板、后方的后备箱半包围而成,制动系二包括设置在第五车轮上的第五制动器、设置在第六车轮上的第六制动器、设置在第七车轮上的第七制动器、设置在第八车轮上的第八制动器;所述制动系二还包括位于左副驾驶门板上的距离感应器。
所述第一车轴的轴线与第三车轴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第二排乘客舱与驾驶舱间设有小后挡风玻璃和位于小后挡风玻璃后方且与小后挡风玻璃相互接触的小前挡风玻璃。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分体式出租车将驾驶舱空间与乘客舱空间彻底分隔,同时还能实现驾驶舱与乘客舱的分离;本分体式出租车可以在一座的“小车”和五座的“大车”间切换,当司机开动五座的“大车”载客时,载上一批居心不良的歹徒,当歹徒欲行凶之时,将受到左驾驶门板和右驾驶门板的阻挡而受制,即使此时左驾驶门板和右驾驶门板上的侧窗玻璃处于开启状态,司机仅需将驾驶舱与乘客舱分离即可拜托歹徒的袭击,驾驶舱与乘客舱分离后,由于驾驶舱所在小底盘和小车身上还带有完整的动力系统,依然能够继续行驶,而乘客舱所在的大底盘和大车身上并不具备动力系统,当位于左副驾驶门板上的距离感应器监测到左副驾驶门板与右驾驶门板分离后,将立即启动制动系二,将第五、六、七、八车轮制动,从而帮助司机快速逃离歹徒的威胁与控制,保障出租车司机的人生安全。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分体式出租车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体式出租车的一座“小车”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分体式出租车的五座“大车”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分体式出租车的底盘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4,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伟明,未经徐伟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87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