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环己基-2-(5H-咪唑[5,1-a]异吲哚)乙基-1-酮的拆分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3882.5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9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莉;刘文强;张洁;杨蓓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487/04 | 分类号: | C07D48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己基 咪唑 吲哚 乙基 拆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式rac‑1所示的外消旋1‑环己基‑2‑(5H‑咪唑[5,1‑a]异吲哚)乙基‑1‑酮(rac‑1)拆分获得一对光学异构体的方法。以L‑二对甲基苯甲酰酒石酸或其水合物为拆分剂,在混合溶剂体系进行拆分,得到(S)‑1与L‑二对甲基苯甲酰酒石酸盐复合物。在水或醇溶液中游离得到(S)‑1,样品的绝对构型通过比较理论与实验电子圆二色谱进行归属。经相同步骤,以D‑二对甲基苯甲酰酒石酸或其水合物为拆分剂,得到(R)‑1。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拆分效率高,拆分剂易于回收,环境污染小,适合大规模制备及工业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咪唑并异吲哚化合物的拆分工艺技术,具体的说,是关于1-环己基-2-(5H-咪唑[5,1-a]异吲哚)乙基-1-酮的一对对映异构体的化学拆分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化合物1-环己基-2-(5H-咪唑[5,1-a]异吲哚)乙基-1-酮(以下简称为rac-1)是合成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抑制剂NLG919的关键中间体。IDO1催化细胞内色氨酸反应生成犬尿氨酸,是犬尿氨酸代谢途径的起始和限速步酶。在抗原提呈细胞及多种肿瘤组织中,IDO1表达水平异常升高,肿瘤细胞可能通过IDO1的高表达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产生免疫耐受。NLG919通过抑制IDO1通路,逆转IDO1介导的免疫耐受,提高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抑制肿瘤生长。NLG919在酶和细胞水平均显示出高效的抑制IDO1活性,具有促进T细胞活化和增殖以及抑制肿瘤增殖的药理活性(J.Immunother.Cancer.2015,3:51.)。目前,NLG919处于复发性晚期实体瘤的一期临床研究阶段。
临床研究所用的NLG919为外消旋体,但其分子中含有两个手性中心,存在四个立体异构体,不同构型之间的药理活性差异巨大。其中,S,S和R,S构型的生物活性高于R,R和S,R构型的两个异构体。
专利WO 2012/142237报道了NLG919四种立体异构体的不对称合成方法。该方法共7步,含有反应耗时长及反应条件较苛刻的步骤,所用的手性催化剂价格昂贵,总收率低。文献(J.Med.Chem.2016,59,282.)通过手性色谱柱分离得到了NLG919的四个光学异构体。但手性色谱柱费用高,拆分量少,耗时长,成本高。因此,寻找简单高效的制备NLG919四种立体异构体的方法,可获得这四个立体异构体样品,对深入探讨立体化学与IDO1抑制活性、药代学和毒理学性质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目前,通过手性拆分途径制备手性药物是获得手性药物的重要方法。手性拆分包括化学拆分、结晶拆分、动力学拆分等,其中,化学拆分是通过引入化学拆分剂与一对对映体形成盐键、氢键等,得到两个非对映异构体,根据各非对映异构体的理化性质的差异实现手性拆分,在工业上应用较广泛。
专利US9388191公开了rac-1的合成方法,可以2-甲酰基苯硼酸和1-三苯甲基-4-碘咪唑为起始原料,经偶联、缩合和环化反应得到。
本发明人发现,采用化学拆分剂拆分rac-1的方法,可以较低廉的原料获得NLG919的四个光学异构体,且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收率高,安全性好,成本低,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针对现有合成和制备NLG919的四个立体异构体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明一种NLG919合成前体的化学拆分方法,以便于简单高效地制备NLG919的四个立体异构体。为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在探索NLG919合成前体rac-1的拆分过程中,我们发现化学拆分剂D-二对甲基苯甲酰酒石酸和L-二对甲基苯甲酰酒石酸或D-二对甲基苯甲酰酒石酸一水合物和L-二对甲基苯甲酰酒石酸一水合物均可有效拆分rac-1。该方法具备操作简单、拆分效率高、拆分剂易于回收的特点;可获得高纯度的单一光学活性的NLG919合成前体(R)-1和(S)-1,适用于工业和实验室大规模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38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氧化药物核黄素的生产装置
- 下一篇:黏胶纤维染色剂还原棕BR的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