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淤泥固化土的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3368.1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6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康;倪晨曦;陆伟;梅丰;邬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港湾岩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2 | 分类号: | E02D3/12;C04B28/2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林文弘 |
地址: | 35002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泥 固化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淤泥固化土的施工工艺,包括清表排水、淤泥取样、检测分析、开挖堆放、搅拌混合、填筑及碾压、固化土养护步骤。通过固化土原位固化对淤泥和固化剂进行搅拌混合,形成淤泥固化土,所述固化剂由膨胀石墨、活性炭、水泥、生石灰、石膏、木质纤维素、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矸石、碱渣、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糠醛渣、麦饭石和蒙皂石粘土制成。本发明能使原先流动状、高含水率、低强度、高压缩性的淤泥转变成高抗压强度、整板性优越、耐久性好、环境友好的固化土,可满足道路、堆场、港口、围垦工程、绿化等浅层地基土方材料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淤泥固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淤泥固化土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的许多地块或河道因未及时疏通导致大量淤泥的沉积,同时这些淤泥处于饱和流塑状、含水率高和高压缩性软弱状况,这种地质条件易造成地块上层建筑物的施工困难和地块的不均匀沉降,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传统解决的方法是将淤泥挖出后就近弃埋,这样虽然能够解决淤泥沉积的问题,但淤泥中还含有有毒化学物质、病原生物等一些有害成分,直接弃埋不仅会占用大量耕地,而且会污染环境。因此发明一种采用固化土工艺进行加固地基处理的方法是很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淤泥固化土的施工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淤泥固化土的施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清表、排水:施工前对场地进行清表或排水作业;清表:清除场地表层杂物,并对施工区域进行整平;排水:排除池塘、沟渠内的全部积水,对于有机质含量超过12%的淤泥进行挖除;
(2)淤泥取样、检测分析:对已经清表、排水过后的淤泥进行取样,对淤泥进行含水率、颗粒以及矿物成分分析,取得淤泥的分析数据,并根据取得的各项数据配制淤泥固化剂;
(3)开挖堆放:在场地清理和淤泥固化剂配制完成之后,根据施工质量的要求,利用挖机进行土方开挖,开挖至设计加固层层底标高,必须严格控制好开挖深度,避免过深破坏下层固化土结构、过浅影响本固化层质量,将开挖出的淤泥土料按序堆放于选定的场地备用;
(4)搅拌混合:将步骤(3)开挖出的淤泥土料与步骤(2)配制的淤泥固化剂通过固化土原位固化或固化土异位固化进行搅拌混合,形成淤泥固化土;
(5)填筑及碾压:将步骤(4)得到的淤泥固化土均分为两部分分别用于上、下基层的填筑及碾压;下基层:对淤泥固化土进行打堆闷料降水,控制含水率在50wt%以下,随后对淤泥固化土进行摊铺,后进行碾压,摊铺厚度为45~50cm;上基层:在完成下基层的淤泥固化土的碾压后,对淤泥固化土进行打堆闷料降水,控制含水率在40wt%以下,随后对淤泥固化土进行摊铺,后进行碾压,摊铺厚度为35~40cm;上、下基层淤泥固化土的摊铺碾压的间隔时间为24小时以上;
(6)固化土养护:在完成步骤(5)的上、下基层淤泥固化土的填筑及碾压后,在表面覆盖草垫、薄膜或土工布进行养护,养护龄期7~14d。
所述的淤泥固化剂,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组成为:膨胀石墨2~3份、活性炭3~5份、水泥10~25份、生石灰15~20份、石膏2~5份、木质纤维素1~2份、粉煤灰15~35份、粒化高炉矿渣粉20~45份、煤矸石6~8份、碱渣4~6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2份、糠醛渣3~5份、麦饭石4~6份、蒙皂石粘土5~7份、水玻璃13~15份和三乙醇胺3~5份。
在步骤(4)中,淤泥固化剂的掺量比为15%。
步骤(4)中所述的固化土原位固化的具体操作为:将配制的淤泥固化剂,由高压气体输送,通过搅拌叶片旋转产生的空隙部位喷出,并随着搅拌叶片的旋转均匀分布在整个空隙轨道面内,进而和开挖出的原位淤泥土料搅拌并混合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港湾岩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港湾岩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33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 下一篇:一种交流防雷汇流配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