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钢的表面强化处理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3306.0 | 申请日: | 201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9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孙振田;马飞;孙金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分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26 | 分类号: | C23C8/26;C23C4/06;C23C4/134;B22F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岳秀梅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钢 表面 强化 处理 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钢的表面强化处理技术,通过设计与轴承钢表面相同组分的涂层基体材料,并添加碳化钨材料,先采用雾化法制备和具有与轴承钢表面相同组分基体的金属‑陶瓷复合材料,随后对轴承钢表面采用等离子喷涂,在喷涂过程中,涂层再次融化形成包裹碳化钨的微小液滴,并高速喷射到轴承钢表面后凝固,形成结合稳定牢固的涂层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表面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轴承钢的表面强化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在机械设备领域,轴承是被广泛应用的基础零部件,轴承主要用于支撑轴进行旋转,降低旋转过程中的摩擦,并且保证精度,轴承可以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一般包括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多数的轴承的工作条件比较恶劣,轴承内部受到较大的冲击负荷,要求轴承心部具有一定的韧性和足够的强度和硬度。同时,最关键的是,要求轴承不仅要具有优良的表面耐磨性,同时还要具有高的抗滚动接触疲劳性能。同时因此除要求表面具有高耐磨性。
传统所使用的轴承钢为经过二次淬火和回火处理后获得马氏体组织的高铬钢,同时经过渗碳和渗氮处理提高了表面硬度,上述钢一般能满足基本需求,但在某些场合,比如高温环境下的军用发射架,不仅要求轴承具有高的硬度和抗疲劳性能,而且需要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能力,但现有的轴承钢往往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钢的表面强化处理技术,采用等离子的方式在渗氮后的轴承钢表面增加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其抗高温能力。
本发明完整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轴承钢的表面强化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轴承钢进行渗氮处理,使其表面氮含量达到0.2%-0.4%;
2)涂层粉制备:选择与轴承钢表面相同组分的马氏体钢,加入WC粉,置于高压气雾化制粉装置的坩埚中,WC粉占马氏体钢总重量的12-15%,在真空度为10-4-10-5Pa下,进行真空感应熔炼,加热到其熔点100-150℃以上保温5-10min,此过程伴随电磁搅拌以使得WC粉在熔体中混合均匀,随后熔体进入雾化室,对金属液的出口处雾化喷嘴喷出高压氩气,高压氩气对金属液滴进行碰撞,使其破碎成球形粉末,高压氩气压力为4-6Mpa,随后经旋流沉降进入收料管,并进行筛分后得到钢-碳化钨复合粉料;
3)对轴承钢表面用涂层粉进行等离子喷涂,得到带有涂层的轴承钢。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碳化钨陶瓷材料具有极高的熔点和耐高温能力,同时其自身又具有极高的硬度,作为涂层材料可以使轴承钢兼具耐磨性和耐高温能力,但金属-陶瓷界面难以复合易导致涂层结合力不强,一直是困扰工程人员的难题,本发明通过设计与轴承钢表面相同组分的涂层基体材料,并添加碳化钨材料,先采用雾化法制备和具有与轴承钢表面相同组分基体的金属-陶瓷复合材料,随后对轴承钢表面采用等离子喷涂,在喷涂过程中,涂层再次融化形成包裹碳化钨的微小液滴,并高速喷射到轴承钢表面后凝固,形成结合稳定牢固的涂层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轴承钢的表面强化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轴承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32~0.58%,Si:1.05~1.35%,Mn:0.40~0.82%,Cr:7.60~9.23%,Ni:2.10~2.50%,Mo:0.35~0.75%,N:0.10~0.20%,S≦0.005,P≦0.010,其余为Fe。
2)对所述的轴承钢进行高温低浓度+低温低浓度+低温高浓度渗氮+缓冷的多段渗氮处理,使其表面氮含量达到0.2%-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分院有限公司,未经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分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33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节界面
- 下一篇:一种负载模块开盖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