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元素掺杂的三维多孔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7329.0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9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肖菲;张艳;肖健;王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94 | 分类号: | C01B32/194;C01B32/19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许恒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元 掺杂 三维 多孔 石墨 凝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元素掺杂的三维多孔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方法,首先将氧化石墨在水中超声剥离,得到氧化石墨烯溶液;再加入离子液体,并混合均匀,得到氧化石墨烯和离子液体的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冷冻干燥,得到疏松多孔的氧化石墨烯凝胶;再将所述氧化石墨烯凝胶在惰性气体氛围下高温煅烧,得到多元素掺杂的三维多孔石墨烯气凝胶。本发明通过将离子液体和氧化石墨烯纳米片混合,然后通过煅烧让氮元素、硫元素、磷元素、硼元素或氟元素掺杂进入石墨烯的晶体中,同时氧化石墨烯也还原成石墨烯,并形成了多孔气凝胶结构,比表面积大,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产品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元素掺杂的三维多孔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最初是由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用剥离法分离得到。由于其完美的二维晶体结构展现出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和热学性能,包括在室温下,石墨烯载流子迁移率高达15000平方厘米/伏·秒;在低温下,单层石墨烯载流子迁移率可达200000平方厘米/伏·秒;单层石墨烯的透光率可达97.6%;单层石墨烯的导热系数可达5300瓦特/米·摄氏度;石墨烯的比表面积也是相当可观2600平方米/克。这些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独特的结构使石墨烯得到了广泛关注,不断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石墨烯不仅有望作为二维纳米材料展现特殊的性质,而且可以组装成宏观材料。随着研究的深入,引入杂原子掺杂石墨烯可以使得石墨烯具有电催化活性。异质原子,例如硼、氮、硫等,可以掺杂进石墨烯的晶格,使得石墨烯带宽改变,增加石墨烯的缺陷及区域反应活性,从而提升石墨烯的性能和应用。掺杂石墨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有燃料电池催化剂、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散热膜、场效应晶体管、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等。多掺杂石墨烯能够带来协同效应以提高氧还原的活性。硼是第三主族元素,具有强烈的吸电子效应,是p型掺杂的一种。硼原子的掺杂有利于氧气的吸附,促进O-O键的断裂,还可以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提高催化活性。硫和碳的电负性相近同样可以作为杂原子掺杂进入碳的晶格,硫掺杂石墨烯属于n型掺杂。硫掺杂石墨烯是一个四电子的转移,C-S键可以起氧化还原反应作用,有利于材料的储能催化作用。磷和氮同样作为第五主族的元素,电负性为2.19和3.04,属于n型掺杂。C-P键和吡咯氮和吡啶氮和石墨氮的存在,对于氧还原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而卤族元素,比如氟、氯、溴和碘,它们的电负性比碳原子更强,可以对石墨烯进行掺杂。掺杂后的卤族元素有利于氧气的吸附,提高材料的氧还原活性。
现有技术作为掺杂源的主要有氨气、硫脲、磷酸盐、磷化铜、磷片、水合肼、三聚氰胺,这些物质作为掺杂源时需要的量大,还会产生较大的污染物质气体:废弃物NH3、NO、PH3,固体废弃物等。
另外,现有技术的掺杂源和氧化石墨烯进行组装时,需要在高温(180~200℃)条件下进行,反应条件苛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元素掺杂的三维多孔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冷冻组装氧化石墨烯和离子液体的混合物来制备均匀的离子液体-石墨烯组装体,再经过热解来制备共掺杂石墨烯气凝胶,离子液体作为氮源、磷源、硫源、氟源或硼源,由此解决现有技术掺杂的多孔石墨烯气凝胶制备方法中掺杂源需求量大、产生污染,制备工艺复杂、反应条件苛刻、成本高、产品产量低以及密集堆积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元素掺杂的三维多孔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氧化石墨在水中超声分散,得到氧化石墨烯溶液;
(2)向步骤(1)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中加入离子液体,并混合均匀,得到氧化石墨烯和离子液体的混合溶液;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溶液冷冻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凝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73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