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钛镍基形状记忆合金组织闭合夹的装夹器和放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1139.8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1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杨西群;杨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西群 |
主分类号: | A61B17/10 | 分类号: | A61B17/10;A61B17/06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钛镍基 形状 记忆 合金 组织 闭合 装夹器 放送 装置 | ||
用于钛镍基形状记忆合金组织闭合夹的装夹器和放送装置。装夹器包括装夹锥组件;装夹锥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装夹柱体、装夹锥体、棱柱体。本发明装夹器可将钛镍基形状记忆合金组织闭合夹由平面状布局、碟状布局或碗状布局轻松扩张成筒状布局,从而实现闭合夹的打开并临时固定在放送器的柱状闭合夹座上。放送装置包括放送器和装夹器,放送器外壳包括外壳、手柄、设置在外壳内的推送杆单元、设置在外壳前端的推送环单元。本发明放送器是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夹释放的专用器械,主要用于消化道出血点的血管闭合、消化道组织穿孔、局部组织增生的切除、痔疮的切除、肛瘘内口的闭合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组织闭合夹的装夹器和放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采用钛镍基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的组织闭合夹使用的装夹器和放送装置。本发明的组织闭合夹,用于组织穿孔、肛瘘内口、消化道出血的闭合以及息肉组织的切除。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组织闭合器,是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消化道闭合器作为辅助器械,如在做肛瘘内口闭合时采用不锈钢钉将切口吻合,或采用荷包缝合方法对肛瘘内口进行闭合。该装置为创伤性手术器械,病人要承受极大的痛苦,且不锈钢钉将长期滞留在人体内,甚至造成手术失败。
为此,申请人发明了一种用于钛镍基形状记忆合金组织闭合夹,参见图1-图46,其利用了钛镍基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特性和超弹性,在低于设定温度或在外力作用下打开,在高于设定温度或外力卸载后自动闭合,对病灶进行持续自动加压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钛镍基记忆合金闭合夹的形状记忆特性、超弹性以及手术过程中的无菌要求,导致其很难被打开并被临时固定在放送器的闭合夹座上,而且卸载外力使其准确闭合至病灶处也十分不易。因此,还需要一种与闭合夹配套使用的装夹器和放送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为新的钛镍基形状记忆合金组织闭合夹提供一种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装夹器,其可以轻松将闭合夹打开并临时固定在放送器的闭合夹座上。
本发明目的之二是为新的钛镍基形状记忆合金组织闭合夹提供一种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放送装置,其可以将打开的闭合夹的形状进行临时固定,然后根据医生的动作,快速准确将闭合夹释放。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用于钛镍基形状记忆合金组织闭合夹的装夹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装夹锥组件40;上述装夹锥组件40包括依次连接的装夹柱体41、装夹锥体43、棱柱体42;上述装夹柱体41圆周侧面上均布有多个第二导引槽411;上述装夹锥体43锥面上均布有多个装夹锥槽431;上述棱柱体42包括多个圆周均布的棱柱421;上述棱柱421的数量与闭合夹90内弧段92的数量一致且所述棱柱体42的截面形状与闭合夹内弧段92之间的空隙相匹配;上述棱柱421与第二导引槽411的位置相对应;每个装夹锥槽431的一端位于相邻两个棱柱421的中间位置,另一端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导引槽的中间位置;上述装夹柱体41的外径与放送器80的闭合夹座22的外径相匹配;上述第二导引槽411与闭合夹座22上的第一导引槽221的位置一一对应。
上述装夹锥组件40还包括设置在装夹柱体41外端面的定位柱44;上述定位柱44与放送器80的闭合夹座22的通孔21相匹配。
上述定位柱上设置有定位棱441;所述定位棱441与放送器80的闭合夹座22的通孔21上的定位槽相匹配。
还包括装夹座组件30;上述装夹座组件30包括壳体、多个卡板31以及从壳体一端部向内依次设置的装夹柱孔32、装夹锥孔34、棱柱孔33;上述装夹锥孔34与装夹锥体43形状相匹配;上述棱柱孔33与棱柱体42形状相匹配;多个卡板31圆周均布于装夹柱孔32的内侧面;每个卡板的内侧边外端部设置有卡齿311;上述卡板31与第二导引槽411的数量一致、位置一一对应;上述卡齿311可卡住闭合夹90上相对应的外弧段91,从而带动平面状布局、碟状布局或碗状布局的闭合夹经过棱柱体42、装夹锥体后运动到装夹柱体41上,扩张成筒状布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西群,未经杨西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11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