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8011.0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5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曾杰;李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44300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威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引脚 柔性电路板 背光模组 光源 主柔性电路板 接触连接 背板 挡墙 引脚 连接部表面 背板边缘 避位缺口 弹性触点 光学膜片 胶框表面 人工成本 向上延伸 导光板 反射片 暴露 胶框 元器件 焊接 延伸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胶框、光源、导光板、反射片及光学膜片,背板边缘向上延伸有挡墙,其中所述挡墙靠近光源的一侧开设有引脚暴露缺口,胶框表面贴设有次柔性电路板,次柔性电路板一侧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表面设置有金属引脚,金属引脚位于所述引脚暴露缺口内,次柔性电路板通过金属引脚与主柔性电路板上的弹性触点接触连接;有益效果为:相较于现有的背光模组,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光源引出金属引脚,延伸至避位缺口内,并露出于所述背板,通过金属引脚与主柔性电路板接触连接,避免了因焊接导致的机器工序及人工成本增加,以及可能对元器件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具有所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作为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而背光模组则是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一个重要部件。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一种中小尺寸背光模组(不同于大尺寸),包括:一胶框101、一反射片102、一导光板103、光学膜片组104、光源柔性电路板105、LED106、主柔性电路板107、显示屏幕108等,所述光源柔性电路板105和LED106通过所述遮光胶带固定于所述导光板103和胶框上,光学膜片组104通过遮光双面胶带固定在胶框上,所述反射片102通过口字型双面胶贴于胶框底面;显示屏幕108利用口字胶贴于胶框上;如图2所示,光源柔性电路板201通过焊盘202焊在主柔性电路板203上以点亮LED;因光源是焊在主柔性电路板上的,当模组的背光或显示屏幕出现异常时,需解焊分开光源和主柔性电路板,这样焊接和解焊一来需增加机器工序和人力,二是对材料有损坏。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小尺寸背光模组,光源与主柔性电路板通过焊接连接,焊接及解焊需增加机器工序和人力,且对元器件有损害,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连接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光源与主柔性电路板通过金属触点接触连接,以解决现有的背光模组,光源与主柔性电路板焊接,焊接及解焊需增加机器工序和人力,且对元器件有损害,进而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及影响产品品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四边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挡墙;
胶框,位于所述背板内,用以承载光学模组;
次柔性电路板,贴设于所述胶框上表面;所述次柔性电路板连接于主柔性电路板,进而与液晶显示面板连通;
光源,设置于所述次柔性电路板底面,且嵌设于所述胶框内;导光板,位于所述胶框内,包括位于其一侧的入光面及位于其顶面的出光面,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转化为面光源;
反射片,贴设于所述胶框与所述背板之间,用于将所述导光板底部的光反射至导光板内;
光学膜片,贴设于所述导光板上表面,以增大背光亮度;其中,
所述挡墙靠近光源的一侧开设有引脚暴露缺口,所述次柔性电路板一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表面设置有若干金属引脚,所述金属引脚位于所述引脚暴露缺口内,所述次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金属引脚与所述主柔性电路板上的弹性触点接触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胶框贴近所述挡墙的一侧开设一避位缺口,所述避位缺口的位置与所述引脚暴露缺口相对应,所述连接部沿所述避位缺口边缘弯折并伸入至所述避位缺口底部,所述金属引脚突出至所述引脚暴露缺口内。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引脚暴露缺口的宽度小于所述避位缺口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部卡设于所述避位缺口与所述背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80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