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LNG升腾气化排放量的LNG供气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3821.7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2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龙;李超;戴贤青;李华文;朱锦其;黄国民;刘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亿纬赛恩斯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1/02 | 分类号: | F02M21/02;F02D19/02;F02D41/00 |
代理公司: | 44245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少波<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16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气系统 缓冲罐 排气安全阀 排放量 气化 增压截止阀 自增压系统 散热盘管 依次连接 自增压 盘管 压力表 液化天然气 发动机 减压调节阀 升压调节阀 出液阀 气化器 储液 蒸汽 能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LNG升腾气化排放量的LNG供气系统及控制方法。降低LNG升腾气化排放量的LNG供气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LNG储液罐、电动出液阀、气化器、减压调节阀、缓冲罐及发动机,LNG储液罐上还设置有将液化天然气变为蒸汽后回到LNG储液罐内的自增压系统,自增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自增压盘管、电动升压调节阀和增压截止阀,自增压盘管和增压截止阀均与LNG储液罐连接;缓冲罐与发动机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表;LNG供气系统还包括:第一排气安全阀、散热盘管,LNG储液罐依次通过第一排气安全阀、散热盘管与缓冲罐连接,缓冲罐上设有第二排气安全阀。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降低LNG升腾气化排放量的LNG供气系统及控制方法,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电增程式电动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降低LNG升腾气化排放量的LNG供气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车用LNG的储存方式是将-162℃的超低温LNG液化天然气储存在不锈钢的保温储液罐里,这种保温储液罐基本都是采用双层真空和中间夹入粉末隔热材料来制造的。即使密封、真空和隔热填充做得再好的保温储液罐,也难免随着储存时间的增长而慢慢地升温,就会导致LNG升腾气化,LNG升腾气化就会导致保温储液罐的压力增大。为了安全,一般的做法都是直接向空气中排放,造成了能源浪费。
图1是传统的LNG供气系统示意图,其包括依次连接的LNG储液罐1、机械式出液阀13、气化器3、减压调压阀4、缓冲罐5,LNG储液罐1上还设置有将液化天然气变为蒸汽后回到LNG储液罐1顶部的自增压系统,自增压系统由依次串联在一起的自增压盘管8、机械式升压调节阀14和增压截止阀10构成,自增压盘管8和增压截止阀10均与LNG储液罐1连接,缓冲罐5与发动机9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表7。
当LNG储液罐1内的温度慢慢升高,就会导致LNG储液罐1内的低温LNG超过-162℃而出现升腾气化。升腾气化的天然气一旦超过了LNG储液罐1的排气安全阀11设定的压力,就会通过排气安全阀11自动进行排气。据资料显示,不同厂家的LNG储液罐根据容积的大小,日蒸发率约为1~5%。例如240L的储液罐,每天因为升腾气化导致的液化天然气损失大约是6L,浪费了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气电增程式电动车的降低LNG升腾气化排放量的LNG供气系统及控制方法,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降低LNG升腾气化排放量的LNG供气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LNG储液罐、电动出液阀、气化器、减压调节阀、缓冲罐及发动机,所述LNG储液罐上还设置有将液化天然气变为蒸汽后回到LNG储液罐内的自增压系统,所述自增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自增压盘管、电动升压调节阀和增压截止阀,所述自增压盘管和所述增压截止阀均与所述LNG储液罐连接;
所述缓冲罐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表;
所述LNG供气系统还包括:第一排气安全阀、散热盘管,所述LNG储液罐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安全阀、所述散热盘管与所述缓冲罐连接,所述缓冲罐上设有第二排气安全阀。
一种降低LNG升腾气化排放量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整车上电,APU控制器开始运行;
步骤2:电池是否处于“低电量状态”,是,则进入步骤6,否,则进入步骤3;
步骤3:电池是否处于“满电量状态”,是,APU控制器发出“禁止APU启动指令”,保持LNG储液罐电动升压调节阀、电动出液阀关闭状态,否,则进入步骤4;
步骤4:是否收到“人为启动APU指令”,是,则进入步骤6,否,则进入步骤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亿纬赛恩斯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亿纬赛恩斯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38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井故障智能化分析决策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双缸压缩机空调器及其制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