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乙酰乙酰基改性聚乙烯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3542.0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9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何灵芝;胡腊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8/14 | 分类号: | C08F8/14;C08F8/00;C08F118/08;C09J131/04;C09J129/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高彬 |
地址: | 401254***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聚乙烯醇 乙酰化 乙酰 保护胶体 聚乙烯醇 乳液 聚乙酸乙烯酯 乙酰乙酸酯 乙酰乙酰基 胶粘剂 反应活性 交联反应 接枝反应 剧毒物质 乳液聚合 双乙烯酮 氨基脲 己二胺 接枝率 耐水性 酰胺类 酯交换 联氨 粘接 羟胺 制备 保证 | ||
一种乙酰乙酰化改性聚乙烯醇(AA‑PVA),通过乙酰乙酸酯与PVA进行酯交换制得,相比聚乙烯醇(PVA)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作为聚乙酸乙烯酯(PVAc)乳液聚合的保护胶体时,易于发生接枝反应,提高PVA的接枝率,改善PVAc乳液的性能。本发明或是含有本发明乙酰乙酰化聚乙烯醇作为保护胶体的PVAc乳液,在室温下易于与联氨、己二胺、氨基脲、羟胺或酰胺类等物质发生交联反应,显著提高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尤其是初粘粘强度和耐水性。本发明乙酰乙酰化改性聚乙烯醇,避免了剧毒物质双乙烯酮的使用,有效的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身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性聚乙烯醇,具体涉及一种乙酰乙酰基改性聚乙烯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聚乙烯醇(PVA)是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对人体无毒、无味、无害,与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同时其致密性好、结晶度高,粘接力强;可以用作聚醋酸乙烯乳液(PVAc)聚合的乳化稳定剂,制造水溶性胶粘剂,制备感光胶和耐苯类溶剂的密封胶等用途。
研究发现,将乙酰乙酰基引入聚乙烯醇中形成乙酰乙酰基改性聚乙烯醇(以下简称AA-PVA),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PVA的性能。通常乙酰乙酰化聚乙烯醇的制造方法是PVA粉末与双乙烯酮加热反应,反应物进行减压干燥而得到产品AA-PVA。但双乙烯酮活性高,易发生副反应;热稳定性差,运输、保存和使用过程中安全风险相对较高;更重要的是双乙烯酮毒性强,使用过程极易对环境和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聚乙烯醇,该改性聚乙烯醇为乙酰乙酰基改性聚乙烯醇。
除特别说明外,本发明所述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改性聚乙烯醇,其结构式如下:
其中m、n、p均为整数,m为255-2400,n为45-360,p为30-14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上述改性聚乙烯醇的m/m+n为85mol%~99mol%,p/m+n+p为0.1-6mol%。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改性聚乙烯醇的制备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上述改性聚乙烯醇采用乙酰乙酸酯与聚乙烯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得;通过将乙酰乙酰基引入聚乙烯醇,然后洗涤,干燥得到乙酰乙酰基改性聚乙烯醇(AA-PVA)。
上述反应的流程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上述反应原料的聚乙烯醇,可以采用已知的任意聚合方法均聚或是共聚制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制备上述反应原料聚乙烯醇的共聚单体不饱和烯烃、乙烯基不饱和羧酸类或烷基乙烯基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上述不饱和烯烃选自乙烯、丙烯、3-丁烯-1-醇、4-戊烯-1-醇、5-己烯-1-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上述乙烯基不饱和羧酸类选自甲基丙烯酸、丁烯酸、无水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及其碱金属盐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上述烷基乙烯基醚选自丙级乙烯基醚、辛基乙烯基醚、癸基乙烯基醚、十二烷基乙烯基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上述共聚单体的含量为PVA单元的0~4.0mol%,优选0.5~1.5mo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35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