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3241.8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3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黄威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显示 面板 像素 结构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该像素结构包括多条数据线、多条栅极线及排列成多列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竖直排列的第一亮度区、第二亮度区与第三亮度区,在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亮度区与所述第二亮度区与同一条所述数据线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二亮度区与所述第三亮度区之间设有第二开关;其中,在同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控制两个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栅极线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栅极线为相邻的两条所述栅极线。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出现的大视角色偏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面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行业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VA(vertical alignment)显示模式以其宽视野角、高对比度和无须摩擦配相等优势,成为大尺寸TV用TFT-LCD的常见显示模式。但是,相比IPS(In-Plane Switching)显示模式,其视野角特性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为此,多畴结构成为了改善VA显示模式大视角色偏问题的主要手段。
多畴结构的像素通常会分为Main区和Sub区,同时要求Sub区的像素电压低于Main区的像素电压,以此控制液晶分子不同的偏转角度,实现对大视角色偏的补偿。一般来说,多畴结构像素设计的基本原理为:当第n条扫描线(Gate)开启的时候,所述数据线(Data)会通过Main TFT及Sub TFT对Main区和Sub区进行充电,此时Main区和Sub的电位是相同的;当第n+1条扫描线开启的时候,Share TFT会被同时打开,Sub区会通过电荷分享(Charge-sharing)的方式向分担电容(Cdown)放电。此时,由于放电的作用导致Main区和Sub区的电位产生差异,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产生区别,实现对大视角色偏的补偿。
采用8畴结构设计的液晶显示面板相比采用4畴结构设计的液晶显示面板通常可以使得视野角提升约20°左右,但与IPS显示模式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未来液晶显示面板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以更佳的画面品味为目标,因而,如何有效改善VA显示模式的大视角色偏问题应该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出现的大视角色偏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包括多条数据线、多条栅极线及排列成多列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竖直排列的第一亮度区、第二亮度区与第三亮度区,在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亮度区与所述第二亮度区与同一条所述数据线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二亮度区与所述第三亮度区之间设有第二开关;
其中,在同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控制两个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栅极线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栅极线为相邻的两条所述栅极线,所述第一亮度区的亮度大于所述第二亮度区的亮度,所述第二亮度区的亮度大于所述第三亮度区的亮度。
优选地,每列全部的所述像素单元所显示的图像颜色均相同。
优选地,相邻两列所述像素单元所显示的图像颜色分别为两种不同的颜色。
优选地,每个所述像素单元中的第一亮度区、第二亮度区与第三亮度区从上到下依次竖直排列,相邻两列所述像素单元内的所述第一亮度区、所述第二亮度区与所述第三亮度区分别对应设置于同一行内。
优选地,在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打开所述第一开关的时间长度大于打开所述第二开关的时间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亮度区、所述第二亮度区与所述第三亮度区内均包含4个畴。
优选地,相邻的两列所述像素单元中,其中一列所述像素单元内的所述第一亮度区与另一列所述像素单元内的第三亮度区位于同一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32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