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7160.7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3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任鹤;王华;高宇新;宋磊;王文燕;王立娟;王斯晗;杨琦;和树立;孙彬彬;李冬霞;姜进宪;杨国兴;赵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0/02 | 分类号: | C08F10/02;C08F4/02;C08F4/69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高龙鑫;王玉双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机铬 有机铬 制备 催化剂 浸渍 聚乙烯催化剂 负载型 摩尔比 钼源 焙烧 多孔无机载体 共聚性能 活性中心 有机溶液 总负载量 负载量 活化 金属 | ||
1.一种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多孔无机载体浸入含无机铬源和无机钼源的水溶液中,浸渍时间为1-12h,浸渍温度为25-100℃,然后在100-300℃下干燥5-20h,然后活化焙烧;
(2)将步骤(1)所得产物浸入到含有有机铬源的有机溶液中,浸渍时间为1-12h,浸渍温度为25-100℃,然后在100-300℃之间氮气氛围中干燥5-20h;
所述有机铬源、无机铬源和无机钼源均为活性组分,所述活性组分中Cr、Mo金属的总负载量为所述催化剂总重量的0.01wt%~20wt%;Cr、Mo的摩尔比为0.01:0.99~0.99:0.01;无机铬源与有机铬源中Cr的摩尔比为1:9~9: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活化的过程为:以1min/℃-5min/℃升温速率从300℃升高至500℃,恒温1.0~3.0h,然后以2min/℃-10min/℃升温至700℃,恒温3.0~10.0h,最后以3min/℃-15min/℃升温至900℃-1000℃,恒温3.0~10.0h,升温过程采用氮气保护;降温速率为4min/℃-20min/℃,降至室温,在纯氧气氛围中降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为乙醇、丙醇、丁醇、辛醇、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辛二醇、戊烷、己烷、庚烷、辛烷、苯、甲苯、二甲苯或者以上所述物质的同分异构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铬源为三氧化铬、硝酸铬、醋酸铬、氯化铬、硫酸铬、铬酸铵、重铬酸铵和碱式醋酸铬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铬源选自双-三苯基甲硅烷基铬酸酯、二茂铬和有机硅烷铬酸酯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钼源为偏钼酸铵、钼酸钠、醋酸钼、草酸钼、钼酸铵和磷钼酸铵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铬源采用的是有机铝化合物处理的有机铬;所述有机铝化合物为烷基铝化合物,且符合通式R1-Al-OR2,式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的为C1~12的烷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无机载体是通过改性无机载体得到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载体选自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钙、无机粘土和蒙脱土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载体的平均粒径为1微米~100微米、孔体积为0.5cm3/g~10.0cm3/g、表面积为50m2/g~1000m2/g。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为铝改性:采用铝盐溶液浸渍所述无机载体,所述铝盐选自Al(NO3)3、AlC13和Al2(SO4)3中的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为钛改性,采用浸渍法或Cogel法改性。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为氟改性:所述无机载体与含氟组分共浸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716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