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冷器聚风板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5619.X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5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银;边艳明;麻金贺;何延刚;吴孟兵;朱帅;张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6 | 分类号: | B60K11/06;B60K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冷器聚风板 | ||
1.一种中冷器聚风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为带有通风口的框架,所述框架的四周向朝向进气格栅的方向延伸;所述本体包括左侧边和右侧边,所述左侧边的边缘断面和所述右侧边的边缘断面均为“凸”形;
左密封条,固定在所述本体的左侧边缘,所述左密封条的边缘断面为“凹”形,所述左密封条通过“凹”形边缘与所述左侧边的“凸”形边缘配合;
右密封条,固定在所述本体的右侧边缘,所述右密封条的边缘断面为“凹”形,所述右密封条通过“凹”形边缘与所述右侧边的“凸”形边缘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聚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边的边缘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左密封条的胶料注入所述第一定位孔中,以将所述左密封条与所述本体固定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器聚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为圆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数量是七个,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孔径为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聚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边的边缘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右密封条的胶料注入所述第二定位孔中,以将所述右密封条与所述本体固定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冷器聚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孔为圆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的数量是九个,且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孔径为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中冷器聚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本体通过所述固定孔和所述限位块与中冷器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冷器聚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腰形孔,所述固定孔的数量是两个,且两个所述固定孔之间的距离为10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冷器聚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整体为四棱台状,用于与中冷器上的安装槽配合限位,所述限位块包括前端面、后端面、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后端面均为斜面,所述左端面和所述右端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所述限位块的横断面为上宽下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冷器聚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PP材料加30%的滑石粉一体注塑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冷器聚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密封条和所述右密封条的材质均为TP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561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轮及具有其的移动平台和移动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汽车油口单向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