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高差修复料的高架道路积水点处置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3577.6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3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任载权;罗海云;刘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浦江桥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00 | 分类号: | E01C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5 | 代理人: | 周晓玲 |
地址: | 20002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差 高架道路 积水 施工 修复 养生 大型施工设备 快速施工工艺 道路交通 路面标高 施工成本 施工噪音 现场放样 网格化 垫高 放样 逐段 逐块 废弃物 测量 通行 交通 开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高差修复料的高架道路积水点处置技术,包括对积水点的路面标高进行测量;进而计算出需垫高的厚度,进行现场放样;清理路面,保持干燥;按网格化布置放样施工厚度,逐块或逐段地摊铺高差修复料;养生后开放交通。本发明采用快速施工工艺,常温施工,极大地缩短施工时间,且不需大型施工设备,大幅降低施工成本;施工噪音小、无施工废弃物少;养生时间短、对道路交通正常通行影响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维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高差修复料的高架道路积水点处置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路网发展,高架道路因其利用现有道路空间增加路网密度、强化快速干线的交通功能、提高车速、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等优点被我国大城市普遍采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高架道路较普遍存在道路边积水现象。
高架道路路面积水造成危害:
(1)道路积水长时间滞留在路面上的话,水分会不断渗入到路面面层混合料的空隙,使结合料间的粘聚力减小,减弱了材料的粘结性,进而破坏路面结构的整体性能,使沥青混合料剥落,使混凝土路面产生龟裂和唧泥,从而降低路面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2)道路积水若不能快速的排除,道路表面将会形成一层水膜,当高速行驶的车辆通过水膜时,由于轮胎向前转动要挤开路面上的积水,进而产生的动水压力引起轮胎上浮,降低了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汽车无法像正常情况下那样安全行驶,尤其当汽车驱动轮在打滑严重的情况下停止滚动时,汽车将会出现失控现象,驾驶员无法对其操纵,很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研究表明:当车速以每小时 80 公里以上速度行驶,积水深度达到 2mm 时,轮胎打滑将会发生。根据国外在此方面的相关调查分析,由于在下雨天气中车轮的附着力急剧减小及汽车侧滑现象的出现,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晴天的情况,其中由侧滑引起的交通事故约占 30%。
(3)道路积水若不能快速的排除,在冰雪天极易形成积冰带,来得危害行车安全,引起交通事故。
通过上述危害可以看出高架道路排水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架道路排水是否通畅对道路的寿命和交通安全及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高架道路路面排水设计作为高架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高架道路排水设计时,既要安全可靠,又要经济适用,使高架道路积水能尽快的排出,建设良好的高架道路排水系统,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城市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积水点处置通常铣刨加罩技术,即铣刨掉一定厚度的面层后再加罩新的沥青面层,但此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1、 施工期间对道路正常通行影响较大;
2、 铣刨施工对环境存在噪音污染、废弃物等影响;
3、 对小面积施工需使用大型设备,进出场费用较高,施工成本较高;
4、 如施工不当仍可能存在小面积的积水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基于高差修复料的高架道路积水点处置技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步骤一,对积水点的原路面标高进行测量;
步骤二,进而计算出需垫高的厚度,进行现场放样;
步骤三,清理路面,保持干燥;
步骤四,按网格化布置放样施工厚度,逐块或逐段地摊铺高差修复料;
步骤五,养生后开放交通。
步骤四中,放样施工厚度采用网格化放样控制。
其中,所述高差修复料为小粒径沥青冷补料,材料粒径范围1~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浦江桥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浦江桥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35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式光伏道路组块
- 下一篇: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