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菲律宾蛤仔的低盐驯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79413.6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7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聂鸿涛;姜力文;陈鹏;杨凤;闫喜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21220 | 代理人: | 王廉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菲律宾 低盐 驯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产品驯化方法,特别是一种菲律宾蛤仔的低盐驯化方法。
背景技术
菲律宾蛤仔是我国主要海产贝类,辽宁庄河、普兰店一带沿海地区是我国菲律宾蛤仔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出口基地,其生产形式为滩涂养殖。但近年来因沿海工程、环境污染等原因,菲律宾蛤仔滩涂养殖大面积萎缩,产业发展面临困境。因此菲律宾蛤仔的工厂化人工养殖业成为了一种获取菲律宾蛤仔的重要方式。在进行人工养殖的过程中,由于菲律宾蛤仔的盐度耐受性的限制,需要让养殖海水的盐度至少保持在30左右,而如果能够研究出一种提高菲律宾蛤仔对盐度耐受性的方法,则可以拓宽其养殖区域,增加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菲律宾蛤仔对于盐度耐受性的低盐驯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菲律宾蛤仔的低盐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将菲律宾蛤仔在盐度为32的海水中自然养殖,每隔48h将海水由当前盐度降低至下一盐度梯度值,所述的盐度梯度值为30、28、26、24、22、20、18、16、15,降低至下一盐度梯度值后静置6h,然后按照菲律宾蛤仔体重的0.5%进行投饵,当盐度梯度值达到15时,进行正常饲养,驯化完成,在上述过程中,要保证养殖海水的氨氮含量小于0.2mg/L。溶氧大于5mg/L,温度在18-20℃范围内,pH8.2,且驯化的全过程中均需要向养殖海水中充气。
在初次投饵后6h,再次投放菲律宾蛤仔体重0.2%的饵料。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利用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对菲律宾蛤仔进行低盐驯化,能够显著提高菲律宾蛤仔在低盐环境下的成活率,经本方法驯化后的菲律宾蛤仔,其盐度耐受极限可降低多个盐度单位,同时也可以延长在盐度骤降时的半致死时间,它的出现,让菲律宾蛤仔在低盐环境下大规模人工饲养成为可能,极大地扩展了菲律宾蛤仔的养殖范围,能够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盐度对不同品系菲律宾蛤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图中a、b、c字母不同表示同种盐度不同品系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x、y、z字母不同表示同种品系不同盐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一种菲律宾蛤仔的低盐驯化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将菲律宾蛤仔在盐度为32的海水中自然养殖,养定后,每间隔48h将海水由当前盐度值降低至下一盐度梯度值,所述的盐度梯度值为30、28、26、24、22、20、18、16、15,每次降低至下一盐度梯度值后,都要在静置6h后进行投饵,投饵量为菲律宾蛤仔体重的0.5%,同时视设施情况,如果需要补充投饵,则在初次投饵结束6h后,向养殖池塘中再次投放饵料,投饵量为菲律宾蛤在体重的0.2%;当盐度梯度降至15后,即可进行正常饲养,此时驯化工作完成;
在上述驯化过程中,需要保证养殖海水中的氨氮含量小于0.2mg/L。溶氧大于5mg/L,温度在18-20℃范围内,pH8.2。
实施例
选取不同品系的菲律宾蛤仔:斑马蛤、橙蛤、白蛤以及野生蛤,设定最终盐度梯度值分别为5、15、30三个梯度,按照上述方法分别进行低盐驯化,驯化结束后,分别随机选取各个品系中的蛤仔个体,采集其组织样本,制作组织匀浆液,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需要注意,取样前24h停止投喂;
通过图1可知,随着盐度的降低,所有品系的菲律宾蛤仔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随着盐度的降低都呈上升趋势,说明低盐对于机体的正常生理产生的一定的威胁,从而激活了超氧化物歧化酶。
具体表现为:当盐度为15时,野生蛤的SOD活性达到最高,当盐度为5时,野生蛤的酶活性出现下降,综合考虑,最终确定盐度15为本方法低盐驯化的最终盐度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洋大学,未经大连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94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