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顶层视图处理方法、装置及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6798.2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5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38 | 分类号: | G06F8/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英属开曼***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顶层 视图 处理 方法 装置 组件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顶层视图处理方法、装置及组件。所述方法包括:监听react‑native应用中顶层视图添加和移除的事件;监听到触发所述事件时获取传入的所述触发事件的操作参数,利用重新实现的react‑native应用页面入口的模块注册方法对所述操作参数进行处理;返回所述操作参数处理后的应用视图。利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可以通过简单的前端javascript代码来跨平台实现动态添加顶层视图,开发人员可以快速、高效、便利的添加和删除应用的顶层视图,降低学习成本和开发周期,提高应用开发效率和开发人员作业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终端应用开发的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顶层视图处理方法、装置及组件。
背景技术
React Native(简称RN)是Facebook于2015年4月开源的跨平台移动应用开发框架,是Facebook早先开源的UI框架React在原生移动应用平台的衍生产物,目前支持iOS和安卓两大平台。RN使用Javascript(简称JS)语言,类似于HTML的JSX,以及CSS来开发移动应用,因此对于Web前端开发的技术人员使用RN可以快速实现native原生应用的开发。
RN运行时包含一个原生主线程和一个JS线程,JS线程执行JS代码,负责界面布局和业务逻辑处理,原生线程负责界面渲染和原生功能执行。在React Native应用开发过程中经常需要根据设计需求向应用插入顶层视图或删除插入的视图操作。react-native提供了UIManager对象,该对象提供了createView和manageChildren方法,createView可以创建顶层视图,但是manageChildren移除不了该创建的元素。JavaScript是一种脚本语言,它不会经过编译、链接等操作,而是在运行时才动态的进行词法、语法分析,生成抽象语法树(AST)和字节码,然后由解释器负责执行或者使用JIT将字节码转化为机器码再执行。整个流程由JavaScript引擎负责完成。对于使用RN的Web前端开发技术人员来说,若可以通过纯javascript代码来实现跨平台动态的添加视图,而无需编写原生平台代码,则可以高效、快速、无需深入学习原生平台代理的开发、设计应用,大大提高开发技术人员的视图动态布局和操作能力。
React Native应用以React框架为基础进行应用开发,而目前react native未提供可以通过纯Javascript代码直接向应用动态的插入顶层视图及移除插入的对应视图的方法。Reactnative应用一旦生成和运行,要想在没有参考点的情况下,动态向应用顶层添加视图,现有中通常需要各个手机系统(android,iOS)编写原生代码模块提供javascript接口实现。目前的一种现有方式中,可以通过在开发应用对应的系统(iOS,android或者其他react native后续支持的系统)编写原生系统模块代码,然后通过react native的NativeModules引用native模块,可以实现创建顶层视图和删除所创建的顶层视图。显然,这种方式需要Web前端开发的技术人员了解和深度学习原生平台代码swift、objective-c、java等,然后编写原生代码模块等,大大增加了学习成本和开发周期,降低应用开发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顶层视图处理方法、装置及组件,可以在react-native应用UI设计中通过简单的前端javascript代码来跨平台实现动态添加顶层视图,开发人员无需编写原生系统的模块代码,可以快速、高效、便利的添加和删除应用的顶层视图,降低学习成本和开发周期,提高应用开发效率和开发人员作业体验。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顶层视图处理方法、装置及组件是这样实现的:
监听react-native应用中顶层视图添加和移除的事件;
监听到触发所述事件时获取传入的所述事件的操作参数,利用重新实现的react-native应用页面入口的模块注册方法对所述操作参数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67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却式大功率绕线电阻器
- 下一篇:扼流器和家用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