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自然灾害风险处理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3615.1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1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童紫原;陈夏;王晓娟;董朝阳;孟科;郑宇;赵俊华;徐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Y10/00 | 分类号: | G16Y1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陈金普 |
地址: | 5106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自然灾害 风险 处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自然灾害风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地震检测数据;
获取洪涝检测数据;
获取风灾检测数据;
获取雷电检测数据;
对所述地震检测数据、所述洪涝检测数据、所述风灾检测数据和所述雷电检测数据进行解析,获取地震风险系数、洪涝风险系数、风灾风险系数和雷电风险系数;
根据第一预设权重对所述地震风险系数、所述洪涝风险系数、所述风灾风险系数和所述雷电风险系数进行计算,生成风险模型;
输出所述风险模型;
所述输出所述风险模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历史地震数据、历史洪涝数据、历史风灾数据和历史雷电数据;
根据第二预设权重对所述历史地震数据、所述历史洪涝数据、所述历史风灾数据和所述历史雷电数据进行计算,获取风险修正系数,根据所述风险修正系数对所述风险模型进行修正;
所述第二预设权重包括横向对比权重与纵向对比权重;
其中,根据地域横向对比的所述历史地震数据、所述历史洪涝数据、所述历史风灾数据和所述历史雷电数据,生成或调整所述横向对比权重;以及,根据时间纵向对比的所述历史地震数据的均值、所述历史洪涝数据的均值、所述历史风灾数据的均值和所述历史雷电数据的均值,生成或调整所述纵向对比权重;
所述第一预设权重和所述第二预设权重相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自然灾害风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权重与所述第二预设权重之和为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自然灾害风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输出所述风险模型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风险模型执行应急预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自然灾害风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风灾检测数据的步骤包括:
采用风速仪获取所述风灾检测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自然灾害风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洪涝检测数据的步骤包括:
采用水位检测仪获取所述洪涝检测数据。
6.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自然灾害风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震信息检测模块、洪涝信息检测模块、风灾信息检测模块、雷电信息检测模块以及风险处理模块,所述地震信息检测模块、所述洪涝信息检测模块、所述风灾信息检测模块、所述雷电信息检测模块均与所述风险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地震信息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地震检测数据,并将所述地震检测数据发送至风险处理模块;
所述洪涝信息检测模块用于获取洪涝检测数据,并将所述洪涝检测数据发送至风险处理模块;
所述风灾信息检测模块用于获取风灾检测数据,并将所述风灾检测数据发送至风险处理模块;
所述雷电信息检测模块用于获取雷电检测数据,并将所述雷电检测数据发送至风险处理模块;
所述风险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地震检测数据、所述洪涝检测数据、所述风灾检测数据和所述雷电检测数据进行解析,获取地震风险系数、洪涝风险系数、风灾风险系数和雷电风险系数,根据第一预设权重对所述地震风险系数、所述洪涝风险系数、所述风灾风险系数和所述雷电风险系数进行计算,生成风险模型并输出;
还包括历史信息模块,所述历史信息模块用于获取历史地震数据、历史洪涝数据、历史风灾数据和历史雷电数据;
所述风险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二预设权重对所述历史地震数据、所述历史洪涝数据、所述历史风灾数据和所述历史雷电数据进行计算,获取风险修正系数,根据所述风险修正系数对所述风险模型进行修正;
所述第二预设权重包括横向对比权重与纵向对比权重;
其中,根据地域横向对比的所述历史地震数据、所述历史洪涝数据、所述历史风灾数据和所述历史雷电数据,生成或调整所述横向对比权重;以及,根据时间纵向对比的所述历史地震数据的均值、所述历史洪涝数据的均值、所述历史风灾数据的均值和所述历史雷电数据的均值,生成或调整所述纵向对比权重;
所述第一预设权重和所述第二预设权重相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36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