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液体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试纸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3042.2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0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育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育宁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012 | 代理人: | 王惠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液体 食品 维生素 含量 试纸 组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定量快速检测维生素C的试纸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该试纸组件检测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维生素C通常也称为抗坏血酸或单阴离子抗坏血酸。维生素C是具有烯醇式结构且具有抗坏血酸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统称,共有四种异构体,即:L-抗坏血酸、L-异抗坏血酸、D-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烯二醇基团上C2和C3上方的电子偏离稳定了分子结构,而引起C3羟基氢原子的偏酸化。通常所称维生素C即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维生素C),维生素C是天然存在的维生素C,其余三种均无生物活性。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维生素C为水溶性维生素,也是人体需要量最大而又容易缺乏的维生素之一。维生素C可用作抗氧化剂和氧化反应中的辅酶。其作用包括参与人体内还原性羟化反应及体内其他的一些必需成分,如促甲状腺素等成分的合成作用;维生素C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对人体细胞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它可以预防坏血病、癌症、心血管、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能有效防治缺铁性贫血;维生素C提高机体应激能力,促进组织中胶原蛋白抗体的形成,胶原蛋白包围癌细胞,从而维生素C具有降低肿瘤和防止癌变的作用。
直接维生素C测定是食品检测最需要的项目之一。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1992年国家将2,6-二氯靛酚滴定法作为法定果蔬中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靛酚滴定法测定的是还原型抗坏血酸,该法简便,较灵敏。但是使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碘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时,由于一些果蔬和果蔬制品含有较高含量的叶绿素、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色素类物质,使提取液的颜色造成滴定终点不易识。
2、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分光光度法可以快速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与常规方法比较,具有准确、快速、试剂易得等优点。对不同样品的处理不同,最大吸收波长要进行扫描确定。该方法比较简单适用,但只能测定维生素C含量相对较高的样品。
3、色谱分析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色谱分析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已被广泛研究。纸和薄层色谱法提供了高灵敏度和良好的分辨率。气相色谱分析表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性和准确性。液相色谱分析操作简便、灵敏、可靠,已用于果蔬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4、荧光分析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荧光分析法用于果汁、药品和蔬菜产品抗坏血酸的测定,重现性较好,精密度符合分析要求,并且方法准确、可靠,缺点是费用较高。
目前所有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都要借助于仪器来进行,费时费力,不能直观便捷的检测实际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鉴于现有方法的上述缺陷,迫切需要研制一种新型的便捷的检测液体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量快速检测维生素C的试纸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该试纸组件检测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本发明的试纸组件的测量范围为0.05~2mg/mL,可精确到0.05mg/mL,测定精密度较高,并且采用EDTA试剂和亚硫酸氢钠试剂,可以阻止金属阳离子和花青素等色素对检测的干扰,适合便捷快速测定的优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检测液体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试纸组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长条状基底;
(B)将防渗透膜剪裁成正方形部分和与之连接的条状部分,所述防渗透膜的正方形部分的边长等于所述基底的宽度,所述防渗透膜的条状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防渗透膜的正方形部分的边长,所述防渗透膜的总长等于所述基底的长度;
(C)将剪裁好的防渗透膜固定在所述基底上,在所述防渗透膜的条状部分两侧按照2mg/mL量程标记刻度,其中零刻度线位于所述防渗透膜的条状部分与所述防渗透膜的正方形部分相接的一侧且与所述防渗透膜的条状部分该测的端部等齐,2mg/mL的刻度线位于所述防渗透膜的条状部分的最顶端;并在所述防渗透膜的正方形部分中心标记圆形的滴样区;
(D)将硝酸纤维膜剪裁为宽度与所述防渗透膜的条状部分相等,长度为大于所述防渗透膜的条状部分的长度而小于等于所述防渗透膜的正方形部分的边长的一半与所述防渗透膜的条状部分长度之和;所述硝酸纤维膜的长度优选等于所述基底的长度减去所述滴样区的直径再除以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育宁,未经张育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30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