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黄中苷类成分的同时测定及指纹图谱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0717.8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6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春跃;胡晓;欧阳丹薇;牛莉鑫;杨培明;周靖;林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14;G01N30/64;G01N30/88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邹玲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黄 中苷类 成分 同时 测定 指纹 图谱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黄中苷类成分的同时测定及指纹图谱构建方法。测定方法为对供试品溶液进行HPLC‑PDA检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为:以水超声提取生地黄或熟地黄15‑120分钟,过滤,即可;液相色谱条件如下:Waters Atlantis T3或色谱柱,流动相A为0.02%‑0.1%的磷酸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为30℃~40℃,流速为1.0ml/min。本发明中供试品溶液的提取方法简单,溶剂安全环保,效率高,地黄指纹图谱对多个苷类成分进行了指认,可以用于生地黄、熟地黄的鉴别,也可以作为质量控制方法,及生地黄、熟地黄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质量控制研究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黄中苷类成分的同时测定及指纹图谱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熟地黄,则以生地黄为原料,经酒炖法或蒸法制成的加工炮制品。
国内外学者对地黄的化学成分研究显示:地黄含有多种苷类成分,其中主要含环烯醚萜及其苷类,如梓醇、二氢梓醇、桃叶珊瑚苷、益母草苷、地黄苷A/B/C/D等;苯乙醇糖苷,如洋地黄叶苷、焦地黄苯乙醇苷、毛蕊花糖苷、海胆苷、肉苁蓉苷A等。此外,还含有大量糖类,如水苏糖、棉籽糖、蔗糖等,虽然生地黄和鲜地黄所含糖类组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明显差异。而熟地黄,则含较少量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同时也富含糖类组分,有研究称其单糖组分含量较鲜地黄明显增加。且已有药理学研究证实,地黄中的环烯醚萜类及糖类成分与其生物活性密切相关,为其重要药效组分。
现有文献(曹建军,地黄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质量评价及种质资源利用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博士论文)中公开的生地黄指纹图谱的制备方法以甲醇为提取溶剂,为有毒溶剂;提取时间较长,过程繁琐,提取溶液首先需要冷浸过夜,还需要再超声90分钟,更复杂的一步是,提取液还需减压浓缩后,残渣再用15%甲醇溶解,定容至5ml制备而成。而且,仅涉及地黄中梓醇、5-HMF(5-羟甲基糠醛)和麦角甾苷这三种成分的测定,其中梓醇属于环烯醚萜苷类物质,麦角甾苷属于苯乙醇苷类物质。而且,该现有文献的指纹图谱色谱条件,建立的方法较局限,熟地黄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方法与生地黄不同,仅用于鲜地黄及生地黄指纹图谱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地黄中指纹图谱的构建过程中制备供试品溶液所用溶剂毒性大、提取时间较长,过程繁琐的缺陷,而提供了一种地黄中苷类成分的同时测定及指纹图谱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黄中苷类成分的同时测定方法,所述测定方法为对供试品溶液进行HPLC-PDA检测,所述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水超声提取生地黄或熟地黄15-120分钟,过滤,即可;
液相色谱的检测条件如下:色谱柱为Waters Atlantis T3或HSS T3色谱柱,流动相A为0.02%-0.1%的磷酸溶液,所述百分比为体积百分比,流动相B为乙腈,洗脱梯度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07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