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评价新拌混凝土形态保持能力的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9377.7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6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刘竞;郑新国;谢永江;曾志;李书明;程冠之;董全霄;王月华;翁智财;杨德军;刘相会;冯仲伟;朱长华;仲新华;杨鲁;张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评价 混凝土 形态 保持 能力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评价新拌混凝土形态保持能力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新拌混凝土须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以方便现场泵送、浇筑、振捣成型。然而,为满足构造排水或结构搭接等特定功能时,要求在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或将混凝土成型面做成具有一定坡度的结构体,尤其当斜面或成坡面较大时,普通混凝土经现场抹坡或收坡处理后,静置时仍具有一定流动性,导致混凝土所成坡度在硬化前无法有效保持与定型,导致坡度“消失殆尽”,此时需通过掺加“触变剂”或调整配合比参数,使得新拌混凝土具有一定的“触变性能”,即在泵送、浇筑、振捣等动态施工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而在抹面静置后、初凝前具有一定的形态保持能力。同时,当新拌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坡度保持能力,对于在斜坡上浇筑混凝土,还有有利降低混凝土胀模或跑模的风险。因而,新拌混凝土的坡度保持能力是一项实用、对工程应用具有较大指导意义的技术指标。而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没有一种有效的用于评价新拌混凝土形态保持能力的测试方法。
对于新拌混凝土,其工作性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综合指标,通常通过测定流动性,再辅以其他直观观察或经验综合评定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的测定方法有坍落度法、维勃稠度法、探针法、斜槽法、流出时间法和凯利球法等十多种,对普通混凝土而言,最常用的是坍落度法和维勃稠度法。坍落度测试只能适用于坍落度大于 10mm 的普通混凝土,而维勃稠度只能反映混凝土的干硬性。针对触变性混凝土,上述测试方法与仪器通常无法有效区分其新拌混凝土形态保持能力的差异性,甚至根本不适用,加上需要通过观察与经验综合评定其和易性,主观性引起的误差较大。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了一种用于评价新拌混凝土形态保持能力的测试方法,从而为配制、生产需具有一定触变性的混凝土提供一种简单、有效、可靠的测试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测试方法不能有效评价新拌混凝土形态保持能力,提供一种用于评价新拌混凝土形态保持能力的测试方法,从而为配制、生产高触变性、高形态保持能力的新拌混凝土提供一种简单、有效、可靠的测试评价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评价新拌混凝土形态保持能力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可调倾角的新拌混凝土形态保持能力的测试模具:
所述的测试模具为上面开口的模具,该模具可通过调整固定在其一侧上的螺丝、螺杆长度或加设不同厚度垫块,以实现模具绕一定点旋转,使模具底面与水平面形成一定的夹角;
(2)制备测试用的混凝土,测试该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等指标,确保其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
(3)将测试模具置于混凝土振动台或平面上,通过调整模具一侧的螺丝、螺杆长度或加设一定厚度的垫块,将模具底面与水平形成一定夹角;
(4)将新拌混凝土装入模具,采用振动台震实或振动棒捣实,同时将成型面抹平;
(5)抹平后,沿坡度方向按一定间距,测试成型面与模具上沿的距离h1、h2、h3、……、hn;
(6)平稳调整模具一侧的螺丝长度或撤走垫块,使模具底面恢复至水平状态,静置至混凝土形态稳定;
(7)待混凝土混凝土形态稳定或初凝后,按照步骤(5)同样的测量位置和间距,测试混凝土初凝后成型面与模具上沿的距离h’1、h’2、h’3、……、h’n;
(8)采用于不同位置测得的距离参数,绘制新拌混凝土的坡度变化曲线,并按下式计算两次测试前后的各点高差变化绝对值的平均值:
h= (∣h’1-h1∣+∣h’2-h2∣+∣h’3-h3∣+…… +∣h’n-hn∣)/n
(9)对比坡度变形曲线和该高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坡度曲线变化越大,高差绝对值的平均值越大,说明其新拌混凝土的形态保持能力越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93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