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分布式储能系统的SOC最优下垂因子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49350.X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6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纯江;李鹏程;阚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16 | 代理人: | 李合印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分布式 系统 soc 最优 下垂 因子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应用于分布式储能系统的SOC最优下垂因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构建SOC最优下垂因子;
步骤2、根据分布式储能变换器拓扑结构,将整体控制系统描述为电压源型变换器;
步骤3、将下垂因子与输出端口电流idc的乘积与输出端参考电压udc作比较,形成新的下垂控制参考电压u*dc;
步骤4、设计电压电流调节器,使其相位裕度在45°,幅值裕度在10dB;
步骤5、加入二次控制补偿母线电压跌落,使整个系统有较高的动态响应和较小的稳态误差;
步骤6,根据步骤4、5将硬件电路与控制电路构成闭合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分布式储能系统的SOC最优下垂因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1.1、构建SOC最优下垂因子,其传递函数G(soc)为,算法如下:
式中,kD为基准下垂系数;p为常数;idc为端口输出电流;Asocn为socn平均值;socn为soc的n次幂;
步骤1.2、SOC最优下垂因子的参数变化对系统影响,SOC最优下垂因子中参数kD、p、n分别选取不同值;
SOC最优下垂因子中参数kD为基准下垂系数,socn与Asocn相等时G(soc)值与kD相等;ωc为低通滤波器带宽,ωc越大根轨迹向左移动,对系统影响减弱;p值影响SOC均衡速率,p越大均衡速率越快;n影响SOC均衡精度,n越大SOC收敛精度越高;p与n相互影响,最优参数兼顾收敛速度与稳定性;
步骤1.3、SOC最优下垂因子控制的参数ωc范围20~100rad/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分布式储能系统的SOC最优下垂因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OC最优下垂及其电压恢复算法如下:
式中,G(soc)为传递函数;idc为端口输出电流;△udc为电压恢复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分布式储能系统的SOC最优下垂因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恢复因子△udc的算法如下:
△udc=(1-Kv/(Ts+1))udc
式中,Kv为电压系数;T为惯性时间常数,T的时间常数比G(soc)的时间常数高2倍以上;S为拉氏变换后的复频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935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