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岩心驱替过程中泡沫再生能力的评价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45349.X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6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己全;王鹏;陈修平;罗威;陈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0 | 分类号: | G01N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心 岩心模型 再生能力 中间容器 方法和装置 一端连接 回压阀 六通阀 取样口 中泡沫 饱和度 地层中流体 不同条件 反应实验 容器连接 数值模拟 产出液 起泡剂 取样器 粒径 流体 气瓶 填充 扫描 原油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心驱替过程中泡沫再生能力的评价方法和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维岩心模型一侧开设有等间距的多个取样口,一维岩心模型内填充不同粒径的一维岩心,取样器用于收集对应取样口的岩心流体。一维岩心模型一端连接有六通阀,六通阀另一端分别连接原油中间容器、起泡剂中间容器和N2气体中间容器,一维岩心模型的另一端连接回压阀,回压阀分别与N2气瓶和产出液容器连接,CT扫描仪与一维岩心模型连接,用于扫描一维岩心在不同电压和不同条件下的CT值,通过得到的CT值对岩心进行评价,考虑地层中流体饱和度的情况下对泡沫不同位置不同时刻的再生能力进行了评价,没有应用数值模拟,能真实的反应实验真实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岩心驱替过程中泡沫再生能力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起泡剂在岩心驱替过程中会不断地破灭和再生,在地层流体的影响下有效浓度会降低,同时也会在岩石表面吸附一部分起泡剂,而且地层中流体的饱和度也会影响地层中泡沫的再生能力。这使得表面活性剂在岩心中的的活度大幅降低,将直接影响表面活性剂驱及泡沫驱的效果。因此,评价在岩心驱替过程中泡沫再生能力既需要获取起泡剂的有效浓度,也需要在此剖面处三相饱和度数值。
专利申请号为CN 201310739301.1的专利通过对产出的起泡剂溶液进行搅拌的方法测定其起泡体积及半衰期,从而评价泡沫再生能力。这种方法通过收集一定体积的产出液进行评价,是一个时间段内产出的起泡剂溶液的性能,不能获取地层不同位置处的泡沫再生能力。而且在地层中油气水的存在会影响起泡剂的再生能力,不得不考虑。此外,2012年在《石油地质与工程》第26卷第1期发表的论文《孔隙介质中泡沫尺寸和再生能力研究与应用》采用自组装可视泡沫发生及运移装置研究了几种起泡剂的再生性能,通过起泡剂在低浓度下产生泡沫的能力、低浓度下的封堵性能以及抗地层水稀释能力来衡量泡沫再生能力,主要利用起泡高度受浓度影响相对较大这一点,用起泡剂产出液的起泡体积来评价泡沫的再生能力。这种方法虽然将起泡剂的再生能力与起泡剂浓度相关联,但是产出液的液量有限,而且是一个时间段的产出液,实验结果可重复性较差,受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目前评价在岩心驱替过程中泡沫再生能力的方法多为数值模拟或者通过搅拌法对产出液进行起泡能力和半衰期,均不能真实有效的评价在岩心驱替过程中泡沫的再生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心驱替过程中泡沫再生能力的评价方法和装置,用于解决目前评价在岩心驱替过程中泡沫再生能力的方法多为数值模拟或者通过搅拌法对产出液进行起泡能力和半衰期,均不能真实有效的评价在岩心驱替过程中泡沫的再生能力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岩心驱替过程中泡沫再生能力的评价装置,包括:一维岩心模型,所述一维岩心模型一侧开设有等间距的多个取样口,每个取样口与一个取样器连接;所述一维岩心模型内部可填充不同粒径的一维岩心;每个取样器用于收集对应的取样口位置的岩心流体;
所述一维岩心模型一端连接有六通阀,所述六通阀另一端分别连接原油中间容器、起泡剂中间容器和N2气体中间容器;所述一维岩心模型的另一端连接回压阀,所述回压阀分别与N2气瓶和产出液容器连接;
CT扫描仪,所述CT扫描仪与所述一维岩心模型连接,用于扫描所述一维岩心在不同电压和不同条件下的CT值。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一维岩心模型包括圆柱形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圆柱形内腔,所述内腔用于在评价一维岩心时填充粒径不同的岩心材料。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原油中间容器、所述起泡剂中间容器和所述N2气体中间容器分别设置有平流泵,所述平流泵用于将对应的中间容器中的流体通过所述六通阀输入所述一维岩心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53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尺寸激光钕玻璃条纹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定向X射线机的红外线校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