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静电涤棉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41919.8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2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蓉;王勇;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广信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09;D01F1/10;D02G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1 | 代理人: | 韩绍君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静电 涤棉面料 制备 抗静电涤纶纤维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醋酸乙烯共聚物 抗静电涤纶 棉纤维混纺 加热熔融 金属粉体 碳纳米管 防腐剂 瓜尔胶 交联剂 纳米粉 偶联剂 喷丝机 亲水性 熔融物 铁氧体 放入 粉体 共混 羟基 乙烯 熔炉 棉花 | ||
1.一种抗静电涤棉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涤棉面料的制备方法为先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瓜尔胶、羟基铁氧体纳米粉、碳纳米管、亲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粉体、金属粉体、交联剂、偶联剂、防腐剂共混,接着放入熔炉中一边搅拌一边加热熔融,然后将所述熔融物通入喷丝机中制成抗静电涤纶纤维,最后利用所述抗静电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形成所述抗静电涤棉面料;所述羟基铁氧体纳米粉的制备方法为:1)将硝酸镍、硝酸锌和硝酸铁按摩尔比x:1-x:2溶于无水乙醇中,配置成金属硝酸盐-乙醇混合溶液;2)将低聚物水溶性壳聚糖加入步骤1)制得的溶液中;3)在冰浴并搅拌的条件下,向步骤2)制得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H3·H2O,调节溶液的pH值为9~11,并在该条件下反应1~3h;4)将步骤3)制得的混合物转入不锈钢高压釜中,70~100℃下水热反应6~24h,然后离心得到沉淀,将所述沉淀用乙醇离心洗涤数次后烘干,得到羟基铁氧体前驱体;5)将步骤4)所述的羟基铁氧体前驱体放入马弗炉中在500~800℃下煅烧3~5h,即得到所述羟基铁氧体纳米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涤棉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硝酸铁在乙醇中的摩尔浓度为0.5~2mol/L;所述步骤2)中,低聚物水溶性壳聚糖的添加量为50~200g/L;所述步骤3)中的冰浴温度为-5~0℃,搅拌速度为200~400r/pm,所述羟基铁氧体纳米粉的平均粒径为20~32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静电涤棉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硝酸铁在乙醇中的摩尔浓度为1mol/L;所述步骤2)中,低聚物水溶性壳聚糖的添加量为100g/L;所述步骤3)中的冰浴温度为0℃,搅拌速度为300r/pm,所述羟基铁氧体纳米粉的平均粒径为2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涤棉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粉体包括淀粉、琼脂粉、玉米蛋白粉、明胶粉或米粉,其平均粒径小于等于20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涤棉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体包括金、银、铜、铝、锌、铁或镍的粉末,其平均粒径小于等于200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静电涤棉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体为羟基化金属粉体,其制备方法为将普通金属粉体浸入强碱溶液中,在60~80℃下反应1~3h,捞出烘干,即得羟基化金属粉体。
7.一种抗静电涤棉面料,主要由抗静电涤纶和棉花混纺而成,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抗静电涤棉面料的制备方法制得,其中所述抗静电涤纶主要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80~9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3~9份、瓜尔胶2~6份、羟基铁氧体纳米粉0.5~1.5份、碳纳米管0.2~0.7份、亲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粉体0.5~1.5份、金属粉体0.6~1.3份、交联剂0.3~0.8份、偶联剂0.3~0.8份、防腐剂0.1~0.9份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静电涤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涤纶主要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83~87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5~7份、瓜尔胶3~5份、羟基铁氧体纳米粉0.8~1.2份、碳纳米管0.3~0.6份、亲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粉体0.8~1.2份、金属粉体0.9~1.1份、交联剂0.4~0.7份、偶联剂0.4~0.7份、防腐剂0.3~0.6份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静电涤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涤纶主要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85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6份、瓜尔胶4份、羟基铁氧体纳米粉1份、碳纳米管0.5份、亲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粉体1份、金属粉体1份、交联剂0.5份、偶联剂0.5份、防腐剂0.5份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广信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未经东莞市广信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191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